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2、通过对新旧三民主义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革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教法分析:采用学生讨论法,教师适当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孙中山其人吧?指导学生回顾旧知,归纳出孙中山的活动。教师总结: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的理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个专题。二、基础知识填空【自学质疑】1、1905年8月,孙中山推动和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他在为同盟会制定的纲领中提出,“,,,”。将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2、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进行,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3、孙中山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三大政策。4、在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二是。在民权主义中,主张,还强调,在民生主义中,以、为主要原则。三、新授过程指导学生看本专题的导语部分,归纳主要内容教师归纳:本专题主要叙述20世纪以来,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历程。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指导学生看教材的第一部分,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二次备课1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①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不断碰壁。②孙中山由改良向革命的转变。③孙中山创立革命理论的实践活动。2、三民主义创立的过程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在《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解释为“三民主义”。3、三民主义的内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指导学生看教材相关部分,归纳出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面对社会状况,孙中山将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确立了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2)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进行是“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给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3)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它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4、三民主义的评价如何评价三民主义?【精讲点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