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逼狭、崎岖、阻抑、回环曲折”等词语,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二、过程与方法提高关键词语的品读能力,领会这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教学重点】揣摩文中语言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体味作者的情怀理解比喻说理的形象性【教学过程】1、导入: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2、了解作者:李大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诚实、谦和”、“有些儒雅”、“有些朴质、有些凡俗”,他的诗作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高潮以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想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处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再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振奋。4、听课文范读录音,(1)感受作者文中所蕴涵的情感(2)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5、本文语言的特点?——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学生读,读出这种气势,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感情6、提问不明白处,师生共同解决备案:(1)掌握重点字词——浩浩荡荡、一泻万里、逼狭、丛山叠岭、绝壁断崖、回环曲折、亦复如是、坦荡、崎岖、奇趣横生、魄势、阻抑(2)其经历亦复如是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以成其浊流滚滚(3)了解雄健精神的含义——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4)理解课文中比喻的含义、作用a、含义: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b、作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5)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6)“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7、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8、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9、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