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富民计划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实施三产富民战略,提升我区服务业档次,完善功能,更新业态,增强竞争力,形成特色更加鲜明、规模更大、市场聚集效应和对外辐射能力更强的市场格局。加快推进服务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总量和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发展特色产业(1)传统服务业。巩固和提升经二路商贸一条街、经一路小商品批发一条街、公园路家具一条街等原有六条特色街道,培育火炬路电子商务、西凤路通讯器材等特色一条街,在桥南、清姜、姜谭地区积极实施商业骨干企业带动效应,培育新的商业集群。支持永佳商厦、嘉汇大厦等项目开发,形成环火车站广场大型商贸集群;加快聚丰天下汇、宝鸡汽车站改造项目建设,巩固提高经二路商业主街道地位。以经济管理试验区为中心,完善功能,创新管理,提升档次,扩大小商品贸易范围和种类,建设小商品批发集散地。发展姜谭路、川陕路、公园路、滨河大道、马营、八鱼等地区商贸餐饮网点,建立健全覆盖全区、满足各层次群众需要的服务网络,推进传统服务业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加强与周边毗邻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协作,努力建设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商贸服务中心。(2)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行连锁、配送、超市、仓储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整合现有物流业,健全现代物流网络,规范物业管理、社会中介服务,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鼓励驻区内现有部省属大中型企业将决策、研发、结算、人才培训等核心部分放在我区,带动我区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做大做强总部经济。(3)房地产业。突出居住功能,美化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住宅开发水平。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积极实施百合花城小区、石鼓小区二期等重点房地产开发项目,改善工薪阶层居民居住条件,促进我区房地产开发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工作,对“城中村”、“棚户区”及破产企业实施房地产开发,满足不同居民的不同需要;大力实施商品房开发建设,第1页共12页建设石鼓山小区50万平方米、石家营小区8万平方米。(4)旅游业。依托关中环线,以“自然观光、寻根祭祖”为主题,筹措资金,加快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鸡峰山的深度开发,加大炎帝陵建设力度,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延长旅游产业链。建设好石鼓山公园,培育一批温泉度假中心,开发三凤山自然景观,开辟新的旅游景点,打造自然风光、休闲娱乐、民俗文化、观光农业旅游产业带。围绕炎帝、石鼓、青铜器文化及民俗文化,加强宣传,提高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的规模和档次,建设周秦文化一条街、姜炎文化风景区、西府民俗风情园等自然人文景观和展示姜炎周秦文化的旅游园区,使我区成为展示宝鸡旅游文化魅力的载体和窗口。力争到20XX年,达到年接待游客25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亿元。(四)发展非公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非公经济主体明确,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极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必须走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非公经济的路子。鼓励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经营领域上放开,在准入条件上放宽,在市场门槛上放低,在税费政策上放活,在发展空间上放大,在工作上积极放权,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扩张。消除民间投资体制障碍,取消民间创业准入限制,解除个人创业在公司登记、经营中的种种歧视和不公正待遇。通过土地流转,吸引外地工商企业、下岗职工到我区开发农业,创办畜、果示范园(场),支持经济能人创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引导和鼓励务工经商的农民利用积累资金回乡办企业。整合扩大非公经济规模。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更多的农户务工经商,壮大非公经济群体规模。鼓励支持非公企业采取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加快乡镇企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规模以上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等方式,扶持培育一批非公经济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批优势产业。提高非公经济效益。引导现有的非公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第2页共12页度,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