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2、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3、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重点1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2、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难点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熟读成诵。字词翻译。。板书设计战前-----------问战战中------------参战--战后---------论战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前面对孟子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孟子都主张以人和为主,今天,我们再从一场古老的战二、简介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1、《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争中来看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2、相关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三、教师范读课文1、要求学生注意其中字词的读音。读后引导学生解决字词读音。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刿(guì)间(jiàn)褊(biàn)帛(bó)孚(fú)辙(zhé)靡(mǐ)2、学生自由散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全段。2、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文句的意思,并标注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3、采用学生自由提问的形式,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注意重点的字词,如: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学生自读理解课文。(1)、重点字注音:guìmóujiànbózhéjiémǐ刿谋间帛辙竭靡(2)、重点词解释: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1)曹刿请见:曹刿请求面见。(2)肉食者鄙:当官的目光短浅。(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如实反映。(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的信用不能使鬼神信服。“福”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忠心尽力为人民办事。可以凭借这点一战。作战时请让我跟您同往。4、思考:(1)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战胜。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