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下森林断想科目:语文编写时间年月日第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课题11、地下森林断想授课班级年级授课时数课时授课教师班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过程方法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教法学法1.朗读法。2.美点追踪法3.讨论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板书课件设计修改意见作1.抄写生字词业设计2.再读课文,体会课文深刻哲理教学后记武威第四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总第课时教学设计及内容修改意见一、导语设计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二、资料展示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8年。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积累词语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及其变化3.学生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四、具体分析,讨论鉴赏1.品味语言的精美。(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选出来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思考、吟诵、交流。(2)学生涵咏品味这些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仿写。2.体会本文叙事与抒情的水乳交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叙事与抒情的水乳交融,并作具体点评。把学生分成三组讨论交流。(1)教师提示:请大家从理清思路人手探究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分为三部分。3.体会文章的哲理美教师提问:本文不是简单的咏物之作,而是想借地下森林来抒发感情。引出深刻普遍的哲理。请同学们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再读课文,体会课文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