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岳麓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继经济和政治领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领域也迫切地需要近代化。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两阶段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从思想的巨大作用来重新审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紧迫感。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四、教学方法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五、讲授新课导入:复习导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设问: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1、背景(1)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根本原因)(3)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练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当时各历史条件推动的产物,这些历史条件包括A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旗帜民主、科学活动基地北京大学练习: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其直接原因是B1A.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思想的解放B.北大校长蔡元培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C.北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强烈D.北大学生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强烈通过阅读鲁迅的小说——《药》《祝福》和当时的对联,学生思考20世纪初国人的思想存在哪些问题?(愚昧、皇权专制、受封建纲常礼教影响深)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提倡_民主_与_科学_反对_专制_与_迷信_提倡__新道德__反对__旧道德_文学革命提倡_新文学__反对__旧文化_通过材料练习加深对新文化内容的理解。练习: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DA、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祟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三、评价新文化运动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旧文学的一场民主主义启蒙与文化革新运动。2、作用:(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3、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2)在思想上存在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课堂同步检测1.(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4题)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B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2.(2010高考广东文综16题)“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明B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2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六、教学反思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