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教案新人教版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致女儿的信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考点分析【重点】读懂神话故事,理解“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三者的关系。【难点】1、对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语句的理解。2、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小黑板)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只是关于爱情的俗语……同学们,人在花季,也许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但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爱情到底什么?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作者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到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直到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完全中学的校长。1969年获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多媒体出示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教育专著。2.字词积累繁衍yǎn忐忑tǎntè一抔黄土póu无与伦比lún怒不可遏è伫立zhù幢zhuàng麦穗suì忐忑:心神不定。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3.整体感知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作者用故事告诉女儿爱情的真谛)三、品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读寓言部分,思考:上帝几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他的态度如何?(三次,美和力量)三次同样的美在他的眼里有没有区别呢,或者说三次有什么不同?(第一次: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第二次: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但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第一次上帝所见的东西,为什么在上帝眼里是“美”的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男女相爱的真挚情感。)那么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爱情。)为什么不可理解?(因为他从未见过。)他的态度如何?(勃然大怒)为什么会勃然大怒?(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多媒体出示,教师正音、释词学生概括教师明确分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并参与。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未见的东西。)师明确:对呀,在上帝的眼中,人类只是他创造出来的一种生物,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的。3、那么,上帝第二次看见的变了没有?(还是美。)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呀?解释“无与伦比”,思考:为什么上帝眼里见到的美会是无与伦比的呢?(五十年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永不褪色。)(3)那么这种“无与伦比的美”是什么呢?(忠诚。)师明确:爱情就是忠诚!忠诚就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哪怕过了五十年!4、那么,第三次上帝来了以后只有一个人了,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所有爱情好像应该黯淡一些。但他看见了什么?(还是美。)美在何处呢?那么上帝第三次所见的“不可理喻的美”是指什么呢?(心灵的追念。)面对这一现象,上帝像上两次一样发怒了吗?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久久地伫立凝视,深深地思索。)四人一组讨论: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伫立凝视”“深深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他离去后,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爱的无法毁灭,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了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