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学设计《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学设计1一、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4.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3.培育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四、教学设计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纳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课时安排:2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及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学生:(照片)老师: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常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没错,它就出自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中即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通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的方式进行学生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了解诗的体裁及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五言律诗。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推断是几言。)2、老师对作者进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诗歌的韵味。(1)老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4、朗读结束后,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3)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怀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第二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先听录音的诗歌朗诵,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朗诵诗歌以回顾上一节课中所学的内容。(二)创设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讲解分析诗歌。1、结合五言律诗特点分析诗歌(1)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的意思。(2)字词学习: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宦(huàn):做官的意思。无为:不要,不须。(3)分析诗句:A.经过同学们的朗读和刚才老师的分析,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大意。2.吟咏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2.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志趣与胸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预习作业:1.查作者和写作背景。2.疏通诗意。3.熟读全诗,读准字音与节奏。4.提出一至三个疑问。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送别他人的经历吗?是否会将送别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呢?生自由发言预设: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引导:这样的习惯很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爱将“送别”作为题材,以诗词歌赋等形式来展现自己送别的心路历程。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一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诗人王勃同行,感受他情绪的起伏变化,感悟他的志趣与胸怀!二、预习沟通(一)课文朗读1.两人一组互相听读全诗,注意为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