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为20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许多人总是把自己的所得和付出同别人比较,结果就产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受.这说明公平是………………………………………………………(B)A.自然而然产生B.在比较中产生的C.对他人力量的肯定D.一个人承担少于应承担的责任2.下列事件中,你认为对双方都公平的是………………………………………………………………(B)A.王某以市场价从商场买到了有问题的家电B.国家对达到一定收入标准的群体征收个人所得税C.张某出工不出力,但享受与其他人一样的工资和福利D.某班采取抽签的方式,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3.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明确取消城乡差别,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城乡“同票同权”…………………………………………………………………………(D)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②有利于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有利于广大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说明城乡居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4.某校8年级2班和3班学生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比分只有一分之差,离比赛结束还有3秒钟。8班的一名队员不慎摔倒,7班队员趁机投篮得分,比分反超,哨响比赛结束,2班获胜。3班同学不服,认为不公平、不公正。对此,你的看法是………………………………………………………………………(A)A.维护正义和公平必须以遵守规则及其程序为前提B.将公平更要讲人情C.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要因人而异D.应该重新调整比赛规则,再比赛5.八年级学生刘某的自行车被人偷走了,心里很不平衡。他偷偷在学校撬了一辆自行车骑回家,后来被发现,受到学校处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C)A.刘某的行为是违法的,应受刑罚处罚B.不公平的现象到处存在C.刘某应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用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D.刘某真倒霉,社会对他不公平6.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是,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列属于正义行为的有……………………(B)①电脑黑客通过网络窃取他人个人信息②看到有人在风景区乱扔垃圾,小萍立即上前制止③看见有人打架,小马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④某律师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长江大学10·24英雄群体,用生命的壮举写下了青春的誓言,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无私奉献、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他们的行动表明………………………………………………………(C)①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在于承担社会责任②学生只需承担学习责任,不必承担其他责任③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④道义上的责任最能体现人性的高贵和光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下列最能体现正义的行为是…………………………………………………………………………………(D)A.班主任按周期调整学生在教室内的座次B.在合作中各自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C.按劳分配,多劳多得D.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大学生集体勇救落水儿童9.“嘿,你偷东西!”在某地公交车上,这一正义的喝斥声,来自11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彭飞。但彭飞遭到小偷卡脖子、扇耳光的报复。面对这一幕,全车包括司机在内的30多人无一人出声或相助。这些周围人的行为………………………………………………………………………………………………(A)A.是非正义的,要受到法律制裁B没有履行法定义务,要受到法律制裁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D.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10.有些人对身边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常愤愤不平,但又因无力改变而愁闷、烦躁。解除这些“心病”的良方是…………………………………………………………………………………………………(C)A.用一切手段,想方设法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B.脱离社会,归隐山林C.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D.自觉树立互惠合作意识11.从2011年3月25日开始,为了表达对安置政策的不满,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