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诗,把握诗的节奏美,理解“西辞”“烟花三月”等词语意思。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2、学生会吟诵,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学生会根据吟诵知识吟诵,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读中悟情,吟中生情。教学用具课件吟诵音乐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赠汪伦》听过这首诗,老师的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这让我不禁想起毕业时与好友分别的场面。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那么在“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今日就让我们同李白一起登上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吧!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题。二、解诗题,知作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谁送谁在哪里送?“之”的含义、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板书:送别李白—————孟浩然)介绍李白情况(PPT),讲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看来搜集资料,是我们理解古诗的一个好方法!)三、读诗、诵诗。过渡: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千古送别,去感受那浓浓的离情别意。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2、老师范读。3、请李然同学读古诗,师评价。过渡:古诗有节奏美,谁来划分一下节奏。出示古诗(划好节奏)指名朗读,齐读古诗,拍手读古诗。四、吟诗(给诗标注平仄。要求:平长仄短,入短韵长。)指名两位同学黑板上标(口诀:135不论,246分明。)平声用“—”,仄声用“│”入声字用“!”韵字最长,用长横。(标过纠正对错,手势吟诵,明白依字行腔)过渡:老师觉得将古诗标出平仄还不够,要想有感情地吟诵出来,还要理解它的大概意思。(这就是依义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调)请大家借助下面的注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的大概意思。1、学习一、二两句。师:谁来说前两句的意思?(生: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师:这里的“西辞”你怎么理解?(PPT地图)黄鹤楼在西边,扬州在东边,老朋友辞别西边的黄鹤楼,去东边的扬州,所以诗人说故人—————————(生接)西辞黄鹤楼。孟浩然要在烟花三月前往扬州,三月的扬州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图片)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美丽的景色?柳絮如烟、繁花似锦。师:真是太美了,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却要与老朋友分别,怎能不让人心酸呢?李白心中除了伤悲,还有更多的话想要说,假如你就是李白,你会对孟浩然说什么呢?练习说话:生:孟兄,在这繁花似锦的烟花三月,我们本可以在这黄鹤楼上饮酒作诗,可如今你却要离我而去,心中真不是味道啊?(孟浩然听了又会怎么说呢?)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李兄,不要太过伤感,王勃曾经说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师:是啊!千言万语都难以诉说自己心中的那份离别之痛,带着这种情感再来吟诵这两句诗。2、学习三、四两句。师:后面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千古传诵,其中蕴含的深意你能读明白吗?生: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逝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孤船”是谁的船?(孟浩然的船)自古长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许多,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因为诗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师: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吟诵这两句诗。师:从你的吟诵中老师听出来了,好友的船虽已消逝但是对孟浩然的(思念、友谊)却没有消逝?过渡:是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所以在李白的眼中:离别就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过渡:同学们眼看孤帆渐渐消逝,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久久不忍离去,此时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李白的心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吗?(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依依惜别)师:你能吟诵出这份依依惜别之情吗?(板书:依依惜别)(两名学生吟,师评价。)3、手势齐吟全诗。提问吟诵。五、拓展延伸。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