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思考现代信息技术自提出到发展至今,已经在全国各地引起了重大的反响,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各中小学也相继开设信息技术课。我在一所山区高中教学,课程是信息技术。我校说不上是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单位,至少在这个区域现代教育技术是发展最快的。通过与部分师生的谈话,以及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发现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由于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科目,所以学生不把它放在眼里。上机课,随意走动,嬉笑打闹,故意捣乱,严重影响上课秩序。至于在课堂讲课,学生就更不愿听了,宁愿上自习也不愿上这门课。二、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学生的态度决定了老师上课的心情和效率。学生不愿听,老师就不愿讲。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来上课的情况。由于不需要参加高考,任课老师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平时很少采取相应措施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非任课教师来说,信息技术课要不要无所谓,有时不和任课教师商量一下,私自占用这门课,严重侮辱了任课教师的人格尊严,导致任课教师有种被冷落歧视的感觉。不堪忍受的教师转行而教其它的课程。三、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1由于国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现在许多中小学也陆续响应国家的号召,添置了一些相应的设备,开设了这门课程。由于是非高考科目,课程量比较少。我校每班一周一节课(仅限高一、高二,高三不开设这门课程)。学校人数众多,平均每班60人,设备相对来说比较少,学生两人合用一台电脑,纪律很难维持。从该校的师资投入来看,专职教师在总数上尚不能满足开课需要。四、学校对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待遇还是因为非高考科目的原因,学校方面认为任课教师,仅仅通过上课是不能取到很明显的成效的。他们需要更多的科研成果,多参加一些竞赛,否则在许多方面会处于劣势,比如说教师职称的评定。平时这门课程几乎没有作业也不用考试,所以任课教师的津贴较其他同等教师相对少一些。以上就是我发现的几点问题,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值得深思。素质教育的倡导在我国已不是近几年的事了,但是各中小学对应试教育还是相当重视,毕竟高考的手段依然是应试。高考科目近几年虽做了些调整,但变化不大。为了能让考生进入理想的大学,学生、家长、老师废寝忘食,求知若渴地狠抓高考科目,视其他学科为草芥,信息技术备受冷落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要改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阶段的悲凉境地,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增加学生上机课时2学生上机课时少,亲手实践的机会就少。上节课讲的内容,下节课就忘了。学生不知道上课该作些什么,目标不明确,投其所好,于是上网玩游戏或干其他的事情。笔者在上课时就发现有的学生干脆做到一旁看窗外的风景。问他为什么不上机,他说不会。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校应该从学科实际出发,适当增加学生上机课时。保证中小学各个不同学段学生上机不少于总学时的70%。二、开办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许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对信息技术可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苦于高考的压力,和上机实践的机会少,抑制了这方面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中抽取部分操作相对熟练的学生组成信息技术小组。既让学生能够施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还可以作为后备力量参加各种省市信息技术竞赛。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也可以说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可以帮3助教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还可以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