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桥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北师大版)编号:班级:小组:姓名:设计人:郑睿备课组长:第五章光现象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目标】有的放矢,事半功倍。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知道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体验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3、在探究过程中观察物理现象,描述物理现象,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重点难点】对你有帮助的东西,并不都是唾手可得的。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课前准备】玻璃板、支架、白纸等。【学法指导】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1、先通读课本P106-108,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再完成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重读教材或查询资料,解决问题。2、完成时间约为15分钟。【自主学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无易事只怕粗心人。1、叫做实像。2、叫做虚像。3、爱好足球的小亮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他实际看到的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4、凸面镜:对光线起作用。应用:5、凹面镜:对光线起作用,应用:【我的困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扎实的预习和对自主学习部分的完成,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探究与展示】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一、我们想知道:二、老师希望大家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学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组装器材:把方格纸平铺在桌面上;把平面镜插入支架,放在方格纸上;检查平面镜与底面是否垂直。(2)、第一次实验:把左半圆红颜色塑料支架作为物体放在镜面前(标有镜面“M”的一面);把右半圆红颜色塑料支架作为物像放在平面镜另一面,并慢慢移动,直到其与从镜面处看到的像完全重合;经过测量比较,将相关数据记入下表中。(3)、第二次实验:把物体移动到更远(或更近)的距离,重新做上面的实验,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课本P107的表格中。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上下,左右。【学点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右图,平面镜成像原理是,S’为S的像。【学点三】平面镜成像应用1、成像:梳妆镜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等。回想本节课所学内容,你学到了哪些?你还有什么疑问?【反馈训练】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课的收获吧!1、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取决于()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C、平面镜的大小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不变3、小猴子在水中捞不到月亮,这是由于水中的“月亮”是()A、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实像B、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C、光的漫反射所成的实像D、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下左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A、3:40B、4:20C、8:20D、9:40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样的感悟和收获呢?【达标检测】兴趣是前提,训练是关键,习惯是保障。请你完成《成长资源》本课的所有内容。──────────────────────────────────────────────────────────────────────────────────────────────────────个人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