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效整合樊城区衡庄小学高春红张朋飞【摘要】: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正日益显现出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特征:信息化与全球化。21世纪伊始,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改革面临如下一些问题:怎样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一些?怎样使深奥的话题变得浅显易懂?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变为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词】:信息化全球化高效识字修改习作【正文】著名的CEO克瑞拉格·贝瑞特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法师。”的确如此,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之间的融合,信息技术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使语文学习的天地更为广阔,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自己的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点滴经验。一、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高效识字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在新课标中,对识字教学也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广大教师。崔峦老师曾指出:巩固汉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语言环境中与字多次见面。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效度,学生学时却不会感到乏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例如:(1)让花开放。画面上出现几朵未开放的花朵,每个花朵上都有一个生字。指一朵花让学生读上面的生字,读对了,花朵就开放成一朵漂亮的花。反之,花朵就不开放。(2)小朋友进山洞。画面上出现一个山洞和一位小朋友,在进入山洞的路上有几块石头,每块石头上都有一个生字,只要读对石头上的生字,小朋友就可以向前走。如果读错了,小朋友就会摔跤。全部生字都读对了,小朋友就可以顺利进入山洞了。为了防止学生识字回生现象的发生,可以编一些短小的儿歌放在课文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认读,复现生字。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课《胖乎乎的小手》:师:本课的生字朋友给自己排了排队,组成了一首儿歌,想考考大家是不是认识它们了,你1们敢接受挑战吗?生:敢!师用幻灯片出示:“张小喜胖胖的,替爸爸拿拖鞋,帮妈妈扫地,墙上贴满小红花,人人喜欢他。”学生争先恐后地读起儿歌来。读对了画面就会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样一来既让学生有效地复习了生字,又对孩子渗透了体贴长辈的人文教育。(二)、突破难点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电视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和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果,激活学习的内因。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