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一、现状透视近年来,上津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开放带动战略,始终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全县上下的齐心努力,经济发展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上津的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县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特别是经济发展环境依然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发展环境不尽人意的地方仍很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资金、技术、人才都是从环境差、效益低的地方流向环境好、效益好的地方,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人才、资金、技术流向沿海开放程度较高地区,“孔雀东南飞”现象,就是人们追求事业最大发展空间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突出表现,这是一个社会规律,也是人们思想的普遍反映,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对此认识不足。有的单位和部门特别是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心中无全局,只有部门的一亩三分地,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只要触及到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便斤斤计较、寸步不让、工作难以推动。有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表里不一、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局部利益,闹得是非不断,矛盾突出,没有企业想企业,没有投资想投资,有了企业宰企业,有了投资就设卡,动不动就堵门断路,完全是一幅“地头蛇”的架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二是少数单位部门风气不正。一是服务意识淡薄。个别部门工作人员本末倒置,高高在上,重管理轻服务,把党和政府授予的权力作为刁难企业、单位创收、个人谋利,为难群众的工具,重人情、轻原则,门难进、脸难看,工作疲沓,甚至有吃、拿、卡、要的恶劣现象。二是机械执法。一些执法部门把部门利益摆在第一位,不是一切从有利于发展出发。而是变着法子为部门着想,第1页共28页墨守成规,履行职责时上推下卸,有利可图时就你争我抢,从来没有想过要如何去规范管理、如何去服务社会。结果执法部门是得了点好处,却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伤了企业的感情,损坏了上津的形象。三是一些基层单位和干部做事不讲规矩。一些基层干部,置县委、县政府的三令五申于不顾,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置入脑后,你开你的“绿灯”,他亮他的“红牌”,目的就是想谋取私利。造成“领导表态都很好,实际办事却太难”的局面,也就是人常说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三是个别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突出表现为乱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个别执法人把检查变成了找茬,执法变成了治人,想吃谁就吃谁,想查谁就查谁,想罚多少就罚多少,把服务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少数服务单位成为企业头上的一座座大山,加重了客商、企业负担。有些人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手中握着人民给予的权力,不是好好地珍惜,而是为所欲为,把职权变成特权,变成拉关系、捞好处的工具,到处谋私利、捞好处。第二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根据县政协的统一部署,分三个专题组开展加快庆元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调研。5月至6月,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竟争力调研组组织发展计划局、县委党校、财政局、纪委监察局等部门政协委员深入部分企业、涉工部门、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现场了解等形式,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分析讨论,形成本调研报告。一、我县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状况1、服务环境。全县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有效改善了我县的服务环境。从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我县软环境建设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改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庆委〔xx〕30号文件、《XX县区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等制度的出台以及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成立,对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2、政策环境。这几年,县委、县政府着力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诸如两头在外企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