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无相生》教学设计兰州一中语文组刘莉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上与同学、老师协作讨论建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将知识的传递放在课前,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堂,故称翻转课堂。本文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老子有无相生》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与各位同行进行教学探讨。一、课前准备(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教材所选《老子》共7章,或全或不全。其思想涉及“认识观”(包括“相对概念相反相成”的观点、“无”的功用问题)和社会人生的生存智慧(包括“无为”、“贵柔处弱”等)。所选每一章的内容,不必贯穿一个中心,可能只是老子言及宇宙生成、社会人生的言论的辑录,勉强认为一个中心,难免牵强附会。历来注解《老子》者不可胜数,然对其文、其义歧见纷纷,故教师参考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拆分或整合或补充,以使学生有所了解。文字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知识性的问题教师主讲;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但先秦毕竟距离学生时代久远,在文意的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同时老子的学说思想性很强,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其辩证思想,是需要点拨和探究的。3.教学目标①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则;②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③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4.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5.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6.课时安排:一课时7.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协商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制作课件时尽量考虑色彩、内容,争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资源,比如:老子生平、神话传说、道家思想等,使学生对老子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搜索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自我检测。(三)视频录制视频的制作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电脑或手写板将课件内容录频,生成视频课件。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师对PPT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展示或者注释;还可以由主讲教师像平常上课时一样直接讲课,由技术人员用摄像机进行录制生成视频;或者教师可以在学习网站上搜集查找本节课的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一般保持在15分钟左右,过长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观看,过短又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部呈现。最后由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观看。(四)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下载学习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进行观看,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简单的部分可以快进、跳过,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记录笔记等。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登录作业平台做一些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同伴进行简单交流。二、课堂学习(一)学生讨论解析课文要求:1.每组一名同学朗读所选小层(共四层,每组选一层)2.每组有一名同学来翻译课文3.每组有一名同学联系生活列举相关事例4.每组有一名同学总结,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有感而发,说出自己的感悟或者启发,最好用一句话总结。(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研读第1节。(1)诵读。(2)梳理。天下皆知美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结构独立性)为(判断词,是)美,斯(连词,那么、就)恶(丑,与“美”相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副词,互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对照,比较),高下相盈(充满),音声相和(应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3)翻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