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转身让学生语文能力增值章红松(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中心学校)摘要:单元统整,确立学生能力增值的线路图。明确目标,配备学生能力增值的导航仪。删繁就简,设置学生能力增值的加油站。从教到学,珍视学生能力增值的源动力。关键词:单元统整目标导航删繁就简“教”转向“学”有小学语文研究网站调查统计“2011年小学语文年度热词”,“转身”与“课标修订版”及“语文童年”位列前三甲。但对“转身”的诠释却不尽相同。有学者指出: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一说为教教材转到用教材教)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出路所在。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应以课文为工具,学习语文知识、指导方法运用。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对此观点却深感困惑。教课文错了吗?难道抛却了课文的分析和品悟,就能创造出学生语文素养显著提升的“繁荣景象”?笔者认为:教语文离不开教课文!真正的华丽转身莫过于从对“教”的过度钻营到对“学”的有效回归。以下我尝试以《“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为案例,谈谈从“教”到“学”转变的浅显认识。一、单元统整确立学生能力增值的线路图现行语文教材,虽然编排体系是按单元编组的,但实际教学中仅停留在一课一教案的层面,缺乏教材系统意识,只重一城一池得失,势必事倍功半。《“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个片段,本组课文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3篇文章共同点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共通之处是以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为载体刻画人物,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本组教材在“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同样围绕专题,以“人”为主,形成“读人、说人、写人”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阅读过大量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及训练过写人作文,已有相关读写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实际情况,我将本组教材的目标预设为“自然地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大师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欣赏名家名著的魅力,在经典篇章的浸润中激发兴趣,提高对“人物”“读、说、写”的技能。”从五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出发,相比而言,通过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学生更易于接受,外貌描写虽然直观,但学生可能会先入为主,达不到探究人物性格的深度,语言描写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学生揣摩、理解时更有一定的难度。两篇略读课文内容和写法的综合性更是决定了学习目标不可定的太高。基于此,我将本片段的学习在本组教材中定位为“承上启下”。树立了单元目标意识,建立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就会不再只重视一课时的深度挖掘,学生的能力增值就有明确的方向,“已见树木”还要“又见森林”。二、明确目标配备学生能力增值的导航仪1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过程设计的导航仪。围绕单元目标及本课在本组教材中的定位,遵循具体化、情境化、梯级化、能检测的原则,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让教学重难点及各环节设计有所归依,避免落入程式化的俗套中,同时预设了效度达成的措施。目标维度具体目标课标(修订版)导向落实措施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读写“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致、气派、祖宗、可怜、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在小学阶段,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学生初读课文时,明确提出写字要求,教师相机视导。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倡自然地朗读。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有感情的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防止矫情做作”“……朗读要提倡自然……”1、引导学生视像化朗读。(王熙凤外貌描写部分)2、注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王熙凤阿谀奉承、见风使舵语言)3、帮助学精选式朗读。(王熙凤追问黛玉)过程与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智慧……”1、以“凤辣子”名字的由来——“辣在哪里”——为什么在大观园里唯她可以“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