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1-漫步在无人区VIP免费

11-漫步在无人区_第1页
1/1
激情十秒新华社记者王永治曲志红徐江善李京华李烽殷丽娟杨青王蔚北京,天安门广场,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50秒。6名鼓手一起抡圆了双臂。12只系着红绸的鼓槌同时擂响了那面直径3.3米的牛皮大鼓。伴着如雷的鼓声,聚集在广场上的10万人,运足全身力气,喊响了香港百年回归之路的最后10秒:“10—9—8—7……”强大的声浪喷薄而发,人们的耳鼓隐隐轰鸣,脚下的大地微微震颤。“这是历史的脚步!这是祖国母亲的脉动!”波涛一样的语言还是无法尽述北京大学学生李颖此时的心情。她和同学们一起挥舞着双手,又喊又跳,来不及擦一把满脸的泪水。这是天安门广场最明亮的夜晚。160盏大红灯笼,映得每一张笑脸红扑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庆祝香港回归”6个大字光彩夺目。数十里外就能看到这里的天空被映红了,有如晚霞重现。从四面八方赶来的10万北京人,晚上8点多就欢聚在此。人们唱啊跳啊,敲锣打鼓,龙舞狮腾。“我们太高兴了,太高兴了!”总后医专女子军乐队的俞莹,脸上溢满止不住的兴奋,“香港回归祖国,这是天大的喜事,是我们全民族的庆典。”她把身上的军鼓敲得山响,似乎想让鼓声说出她此时的心情。10万人彻夜狂欢,守候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华民族等候这一时刻已经整整一个半世纪了——10万人爆出的喊声恍若历史的回响。82岁的焦若愚,在震耳欲聋的喊声中默然肃立。这位曾任北平市宛平县县长和北京市市长的老人,面对眼前的盛景,如烟的往事萦绕心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大炮就架在正阳门上。2900多名侵略者,还在天安门前耀武扬威。1952年重新修缮天安门城楼时,西侧6梁架上发现了3颗当年未爆炸的炮弹,上面刻着英文字母。”回顾过去,老人百感交集,“这一页终于翻过去了,但是,我们无法忘记这一切。”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以作证,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那血与火的历史。碑座东面汉白玉雕成的《虎门销烟》图,永久地记载着150多年前先烈们抵御列强的英勇抗争,也镌刻出一个民族洗雪耻辱的深沉渴望。一个多世纪来,为了国家强盛,有多少仁人志士、民族英杰英勇献身。历史,在今天的欢乐中显得沉重,正因为这沉重,使今天的欢乐愈加酣畅。顺义县农民孙洪元带着他的舞狮团在广场上尽情翻腾,甩出的话也带着腾腾热气:“还是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祖国强盛了,咱才能挺直腰杆说话。”质朴的语言,道出的却是国事沧桑、百年兴衰的昭示。时钟一秒一秒跳动,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10万人的喊声凝聚着全民族的感情。西城区市民李志宽的妻子和老岳父此时都在香港,一家人虽天各一方,却在一同盼望祖国的团圆。越到最后的时刻,李志宽显得越是焦急。“这就像在机场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飞机落地时刻,心情最激动。”正在国家行政学院进修的澳门政府工作人员何天家女士,第一次来京正赶上这千载难逢的盛事。和首都群众共度这难忘的时刻,使她备感欢欣。“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明天的香港一定会更好。”国家统一,骨肉团圆,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在万众一心、激情无限的呼唤中,悬挂了925天、跳动了7000多万秒的倒计时牌悄无声息地最后一闪,倒计时终于走到终点——0!西方殖民者践踏中国的历史如同一个充满噩梦的长夜,永远留在了昨天。“香港,回家了!啊!噢!呵!……”欢呼声从蕴藏了一个半世纪的祈盼里迸射而出,如决堤之水惊涛拍岸,如万马奔腾撼地动天。此刻,2000多公里外的香港,英国米字旗徐徐降下,中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激昂旋律在维多利亚海湾奏响,在天安门广场回荡。缤纷的礼花绽开在苍穹,金光闪闪的五星和怒放的紫荆花照彻夜空。身披金鳞的巨龙盘旋升腾,红头长鬃的醒狮抖擞跳跃;上百位“武士”敲响威风锣鼓,欢快的鼓乐令人喜不自禁,舞之蹈之。这是一段屈辱史的终结,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1-漫步在无人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