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六中高三语文教学案《伶官传序》练习一、重点实词解释1、岂非人事哉()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3、吾遗恨也()4、仓皇东出()5、尔其勿忘乃父之志()6、负而前驱()7、何其衰也()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9、抑本其成败之迹皆自于人欤?()()10、举天下豪杰()二、一词多义1、【与】A与其所以失之者()B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2、【以】A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B而皆背晋以归梁()C请其矢,盛以锦囊()3、【乃】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盛】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请其矢,盛以锦囊()C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D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5、【困】A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B智勇多困于所溺()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D急人之困()6、【告】A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B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7、【微】A祸患常积于忽微()B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C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D微斯人,吾谁与归()E其文约,其词微()8、【其】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吾其还也()C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D其皆出于此乎?()E奔车朽索,其可忽乎()三、判断词类活用(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注明活用类型并解释)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祸患常积于忽微四、选择题1、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丹阳六中高三语文教学案2、下列四句加点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晋军函陵D.惠等哭,舆归营3、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智勇多困于所溺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五、翻译下列句子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六、语段精读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逸豫可以亡身身:身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祸患常积于忽微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3、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2丹阳六中高三语文教学案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5、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