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离休干部田守诚先进事迹材料中国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为大家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了解优秀党员的光辉事迹。执著创新的老蟹迷记XX省XX县区离休干部田守诚大辽河入海口历来都是河蟹横行之地,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这些世世代代出没于盘山的横行将军竟然濒临绝迹。绝不能让河蟹在我们这一代绝迹。这种沧桑巨变引起了一位叫田守诚的老人的极大忧虑。拦河闸成了河蟹们的西湖断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盘山地区大搞农业开发,凡是入海河流都修建了河闸和堤坝,大闸成了河蟹们的西湖断桥,河里的大蟹不能洄游入海繁殖后代,海里的蟹苗不能回到河里生长,导致河蟹逐年减少,濒临绝迹。时XX县区计委副主任的田守诚忧心如焚。1983年6月,在县政府多种经营会上,他郑重提出人工养殖河蟹,致富农民,恢复生态的建议,受到了县领导的重视,特意批了5000元启动资金,让他把河蟹产业搞起来。1984年,田守诚放弃了升迁到市里的机会,选择留在刚刚成立的县水产局当局长,主推河蟹养殖生产。把河蟹产业发展起来,就算是不能恢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哪怕只是恢复到一半,老百姓就能富不少。拿着县里给的5000元钱,他当即召集人开会,第二天就来到小道子、万金滩水闸处捞蟹苗,然后再分别投放在三个水库里。到了第二年,水库周边的群众纷纷反映,河蟹太多了,走路都直扑脚面子了。谁说北方养不出大蟹物以稀为贵。1986年,盘锦河蟹多了,价格却下来了。扣蟹(蟹种)每斤8角到1元,成蟹也就二三元。田守诚替农民着急。他陪着县领导一起到湖北调研1万多亩水面的养蟹出口基地,让一行人大开眼界,也让一行人陷入沉思。湖北从盘锦购进蟹种,一斤七八元钱,运到湖北也就10元;在湖里养殖一第1页共4页年成大蟹,一斤扣蟹长成8斤大蟹,每斤30元,8斤就是240元。甘蔗最甜的那头,让别人吃了。田守诚在敬佩南方人精明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隐患:盘锦河蟹产业以生产扣蟹为主,一旦南方人自己育苗,盘锦河蟹产业将面临灭顶之灾。要发展盘锦的河蟹产业,必须双管齐下:一是生产蟹种,继续供应南方市场;二是养大蟹,直接面对消费者。有了想法就开干。他立即给县政府打报告,直陈。只有发展河蟹的最终产品成蟹,才能使养蟹业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利用稻田养殖成蟹,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最佳途径。县领导被他的执著所感动,又批了1万元钱,支持他搞稻田养成蟹试验。1994年,田守诚离休不离岗。当年,他贷款了100万元,投入160万元承包了一个近千亩的稻田河蟹标准化养殖基地。我承包这个基地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完成我在职期间尚未完成的事业。他如是说。为此,他在离家60多里地的荒郊野外,当了7年蟹农。老伴拗不过他,陪他一起到了基地,帮他把盘锦河蟹引上了养殖成蟹这条大路。示范场产的蟹种,90%以上符合标准,十分抢手。一年春天,田守诚收获了1500公斤上等蟹苗,闻讯赶来的经纪人踢破了门槛。有一人当场拍板:每公斤200元,我包了。他只有一句话:去年秋天,我已经答应给县示范场了。经纪人急了,你不会算账啊,200元一公斤你不卖,卖50块钱。他说:这叫信用。为此,他一笔交易就少收入了20多万元。在运送蟹苗到示范场途中,有两个人横在路上,要求搭车。上了车之后,一个人从兜里掏出3000元钱,说:老爷子,这车上的蟹子也没数,你高抬贵手,让我捞点就行。田守诚嘿嘿一笑:小伙子,你看错人了,20多万元我都没稀罕,还在乎你这3000元钱。我不能把一生的经验都带给马克思20XX年,盘锦已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河蟹第一市。20XX年,全市养殖面积150万亩,年产河蟹5万多吨,产值28亿元。河蟹规格平均23两/只,其中在蟹王争霸赛上脱颖而出的一只蟹子更是超过了9两。在全国大中城市,有500多个销售网点,并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每年国庆节前夕,进出盘锦的第2页共4页公路两旁,河蟹销售点一个接着一个,京沈、秦沈、盘海营高速公路上,运送河蟹的车辆川流不息。田守诚说,每到秋风起,蟹脚痒的时候,他都要到农贸市场转转,和进城卖蟹农民攀谈几句。听到他们增加了收入,我才会心满意足地悄悄走开。已年逾八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