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城市化(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学习重点】认识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学习难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梳理】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1)生物多样性。(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变化(3)废渣影响市土地质量(4)出现城市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3.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问题。4.生态城市化目的降低城市化对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目标发展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循环【课内探究】一、分析P3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明确图例,)对照图2.18和图2.19,分析图2.2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差异。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一个阶段?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1:分析图2.24,城市化使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哪些变化?问题2:结合图2.25,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有利影响:2、不利影响:来源危害大气圈人们的健康水圈生物圈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层3、城市环境污染来源危害大气污染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的健康。水污染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饮用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噪声污染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三、根据P37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测算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结合我国的人口总数,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2).根据计算结果,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3).试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是什么?五、完成P38活动图2.28所述的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评价,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A模式优点:缺点:B模式优点:缺点:C模式优点:缺点:【能力提升训练】1.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读聚落演变示意图,回答2~4题。2.聚落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Ⅱ,与此相对应的是A.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B.人口向乡村迁移C.城市规模缩小D.工厂呈分散分布3.聚落从阶段Ⅱ演变到阶段Ⅲ,带来的问题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B.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C.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D.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的贫民窟4.关于图中的演变过程,正确的说法是A.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连续发展过程B.前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下降D.前期城市人口比重下降读下图,回答5~6题。5.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6.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如图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据此回答7~8题。7.该图所示的含义是A.大城市小型化B.郊区城市化C.集中城市职能D.城市乡镇化8.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D.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出现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回答9~10题。9.下图中能正确反映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10.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城市化水平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