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六十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2.领会各组织材料之间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脉络文明、记叙有序的方法。2.学习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特征刻画人物。(三)智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本文,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四)美育渗透点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鲁迅先生资料。2.编列课文结构提纲,找出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语言、行动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学习精选若干片段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2.通过语言行动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先生的语言、行动的语句。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2.结合背景介绍,壹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解决本课的难点”、“疑点”。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作了解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线索;进行理解性阅读,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层。(二)整体感知课文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留学日本生活的散文。事隔20多年,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值得回忆的,是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足见藤野先生师德的感人。藤野先生少年时期学过汉语,对中国怀有崇高的敬意。尽管时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是蘑野先生丝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先生深切感受到蘑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藤野先生的师德,颂扬了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阅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情。(三)教学过程1.导人课文,板书课题。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线索。(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2)扫清字词障碍。3.进行理解性阅读,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教师有感情的地朗读第一部分。(2)讨论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两件事。(3)讨论有关句子、词语的意思和预习提示,体会课文的语言。(4)理解这一部分和写藤野先生的关系,讨论第3段的作用。4.继续进行理解性阅读,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一层。(1)学生快速阅读第二部分,划分层次。(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第一层。(3)讨论为什么到现在还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处地名。(4)结合有关词语和预习提示的理解,讨论如下问题:①仙台的生活条件怎样?鲁迅对此抱什么态度?②仙台医专的职员和先生对鲁迅的态度怎样?表现在什么地方?③鲁迅是怎样理解学校对他的“优待”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5)讨论这一层和写藤野先生的关系。(四)总结、扩展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了理解性整体感知,明确了按照见到先生的缘由——和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对先生的怀念这样的叙事线索。学过本节课后,着重加深对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崇敬之情。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继续进行理解性阅读,理解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三、四层。(二)整体感知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顺序来记叙的。课文还有一条内在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1.检查复习。(1)默写有关拼音和词语,指名学生回答词解。(2)提问有关副词的作用。(3)提问上节课的作用。2.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1)学生默读这一层。(2)讨论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与藤野先生相识的,写与蘑野先生相处又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3)结合有关词语和预习提示的理解,讨论写与藤野先生相识时的目睹、耳闻,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3.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1)指名学生朗读这一层。(2)讨论这一层写了哪两件事。(3)结合有关词语和预习提示的理解,讨论这两件事各侧重给了鲁迅什么刺激,作者的语言中包含了哪些感情,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4)讨论这一层和写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