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使团——中英在1840年前夕的交往•马戛尔尼(1737--1806),即GeorgeMacartney,英国外交官。出使•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国政府派出以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贡斯当为副使的使团访华。•他们一行由英吉利海峡的朴茨茅斯港出发,分乘军舰“狮子号”和“印度斯坦号”前往中国。•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同中国建立贸易通商关系,打开中国的大门,开拓新的远东市场。使团(正式)成员与使命•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等九十人组成,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六百箱礼品,并带有英王庆贺乾隆帝八十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英国政府训令使团向清政府提出“改善”贸易条件、互换常驻使节等要求;事先并通过东印度公司,通知两广总督,要求清帝准予直接进京晋见。英国国王的书信我乔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祝中国大皇帝万岁万万岁。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我知道中国的地方太大,管理的百姓也多,皇上您操心天下大事,不但是中国,就连外国,都要您去保护,这些国家都心悦诚服,皇上您太操劳了。如今全球各国都说,世界上只有中国大皇帝统治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所有人都心服赞美,所以我也越来越神往。皇上,今年是您的八十大寿,我向您进献贡品,盼您能休恤我们。初入中国•马戛尔尼一行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后,受到了清政府的热情接待。马戛尔尼惊奇地发现,和别的地方举止严肃的陪同官吏相反,天津官吏好奇心强。他们毫无拘束地仔细察看英国人的一切东西:衣服、书籍和家具。•“如果必须把他们和欧洲人相比较的话,那么他们像君主制度下的法国绅士们:举止潇洒,对人一见如故——但是,内心却是孤芳自赏,并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斯当东(副使)叩首之争•和珅作为理藩尚书全权负责接待事务,要求马戛尔尼及其所有随从在将来面见乾隆的时候要按照中方的礼仪行跪拜大礼。•而马戛尔尼则认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国前来的“钦使”,他们只有在上帝面前才双膝下跪,在参见英国国王时也只是单膝下跪,行吻手礼,要求以同样礼节拜见清帝。•反复交涉不果,乾隆震怒,降旨申斥:•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王大人应照行在军机大臣传见之礼,按次正坐。使臣进见时,亦不必起立,止须预备几凳,令其旁坐。所有该国贡物业经装好安设,自可毋庸移动。其发去应赏该国王物件即于是日陈设午门外。令其下人并差人送至伊等寓所。求进贡件已谕知徵瑞不必收接代奏。该使臣等仍令徵瑞伴送至山东交代接替,亦不必令在京伺候回銮接驾。•朕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用示怀柔。若稍涉骄矜,则是伊无福承受恩典,亦即减其接待之礼,以示体制。此驾驭外藩之道宜然。•英使在和珅的建议下,采取了折中的方法:•在农历八月初十乾隆在万寿节庆典之前,先举行非正式会见。这时,英国公使可以按照英国礼节,行单膝跪拜礼。•但等到乾隆万寿节庆典之际,他们必须按中国规矩,三拜九叩。•按:实际上,一般认为,当庆典之际,英使仍单膝下跪,鞠躬九次代表九叩。使团的要求•第一、英国愿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中国愿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廷必以最优之礼款待之。•第二、英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第三、英国希望中国有固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第四、英国希望中国给她一个小岛,可以供英国商人居住及贮货,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门一样。乾隆的回答•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赐予筵宴,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沾恩惠,一视同仁。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嘉庆帝的敕谕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