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学案考情预测1、孔子、孟子、荀子及其思想主张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董仲舒的思想,朱熹的理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将是高考的重点。2、儒家思想对于构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考在此命题的角度很多,如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对比,近代以来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儒家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意义。3、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内容有密切关系,高考考查的重点可能是以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考查来体现阶段特征。探究问题第一课时(1-2课)1、比较分析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2、先秦儒学与董仲舒的儒学的区别先秦儒学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来源与统治者关系3、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4、儒、法、道三家的主张及联系。(1)三者具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2)战国时荀子综合了和的合理成分,使儒学更能适应社会需要;(3)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法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典题引领:儒学在战国与汉代的地位为什么不同?第二课时(3-4课)1、理学与心学比较。2、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交融与融合。(见金榜P224)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1)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2)三位思想家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3)由于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4)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4、明清的民主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金榜P222)注意:为什么明清的民主思想为什么最终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而欧洲启蒙思想却为后来实现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5、如何评价明清思想家思想的进步意义?(1)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洪流,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2)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典题引领:材料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管子·牧民》材料二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材料三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淮南子·主术训》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①同:都认为民为本。都主张善待民众。②异:上古重视“民”,是在维护君主统治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明清之际的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把传统的君民关系颠倒了过来。③原因:具有相同点的原因,是他们都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存在不同点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不同。小结1、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不是儒学的新发展?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2、儒学的发展历程。(列出基本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