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氧的循环2、了解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总结氧的循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氧的循环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然界中氧的循环2、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2、在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在不断地呼吸,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师:在光合作用中氧气是一种生成物,而在呼吸作用中氧气是一种反应物,会消耗掉,但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为什么?[板书]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分组讨论:1、在一个空调房里待久了,你会有什么感觉?(人会感到空气污浊,想到外面去吸吸新鲜空气)2、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增加?(可以用增氧泵,但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鱼缸内养一些水草。因为水草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学生分小组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设置A、B对照实验(2)观察A、B中蜡烛熄灭的快慢(3)实验结论: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小组讨论:在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哪些?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1、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1)各种燃料的燃烧(2)人的呼吸(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4)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2、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出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与学生一起小结:3、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大自然中氧气随着生物的呼吸作用而减少,但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启问:1、你知道炎热的夏天出门为什么要用防晒霜?(防止紫外线灼伤皮肤)2、你听说或知道臭氧吗?臭氧对防止紫外线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补充说明:[板书]保护臭氧层1、臭氧分子式:O3紫外线(1)来源:O2=====2OO+O2====O3(2)臭氧的性质:是一种蓝色带腥臭味的气体,有很强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3)分布: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平流层(距地面20—35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臭氧层2、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讨论:哪些情况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教师投影“臭氧层空洞”内容3、臭氧层的破坏——氯氟烃(如冰箱内放的氟里昂)、氮氮化物等启问:如何保护臭氧层?学生回答: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致冷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臭氧层对人和生物有什么影响?例题:右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放在透明钟罩的底部。假如减少钟罩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增加钟罩中的氧气,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分钟后自行熄灭。三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一分钟。上述实验回答了下列哪一个问题()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B、植物是否需要阳光才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C、植物与燃烧的蜡烛对空气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D、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是否大于释放出的氧气的数量分析与解:第一次蜡烛熄灭,说明钟罩内的氧气已消耗完,过三天后重新点燃蜡烛又能燃烧一分钟,说明植物在这三天中光合作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