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说课稿今天我说的课是《一厘米》,它苏教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一.新课程标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二、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第一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安排《一厘米》,主要用以指导小说的赏析。《一厘米》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的一篇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小说。作者写出了小人物的自尊,写出了小人物为维护自尊而作的不懈努力。从情节上看,这是一篇关于“买票”的小说。小说的情节就是围绕“该不该买票“而展开的,而该不该买票的关键就是那“一厘米”。小说中的陶影的儿子小也是一米零九,还是一米一,差不差这一厘米“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关系着一位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是否完美,关系到教育子女的导向。这样的一桩小事其意义又着实不小,竟然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映照出平凡中的伟大。作者选材可谓视角独特,别具匠心。作者不是居高临下地对陶影这样的普通人做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把自己融入到普通人之中,以平视的眼光去关注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以悲悯情怀去感受他们的心灵,去挖掘他们身上的美德。毕淑敏的作品表现出来的“善意、祥和、冷静”使其具有一种独特的亲和力,她在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对笔下人物的善意与公平。这篇小说肯定了主人公对完美的执着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记重点字词,理解并掌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掌握有关字词。(2)复述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3)结合课后第一题展开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人物平凡中的伟大。(2)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人。(3)学会体谅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难点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三、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文学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同一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时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万别。为此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许多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学生的回答,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我们就肯定。课堂中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这种“立体交流”,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和一般的“问答式”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它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它作用于教学双方,充分反馈信息,使学生一反被动、静止的状态而富于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2、学法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板书]6、一厘米――毕淑敏二、作家简介: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