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节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科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运用具体事例说明化学为其他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2.认识人类活动,包括化学品的制造、应用可能对环境、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3.能列举事实论述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学习过程】1.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污染。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要依靠化学发展。绿色化学期望在化学反应和化学工业过程中利用参与反应的原料,所有物质原料中间产物都在内部循环、利用、实现。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和。含、较多的水叫做硬水。水的硬度高对生活和生产都有危害,硬水软化的实质就是,硬水软化的方法有等。4.使用汽油、煤油等矿物油的机动车日益增多,会使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5.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日益严重,处理的措施想一想:如何消除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吗?查一查:①你知道有关超导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合成橡胶、纳米材料、导电塑料等材料的组成、应用和合成等知识吗?②二氧化硫气体对环境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典型解悟】例1.化学不仅在书本中,还在生活中。比如厨房里常用小苏打或苏打粉去除砧板上的鱼腥味,而残留的小苏打或苏打粉可用下列哪种物品除去()A.陈醋B.食盐C.味精D.花生油解析:陈醋中含有CH3COOH,其酸性比H2CO3强,能与小苏打、苏打反应以除去其异味:NaHCO3+CH3COOH==CH3COONa+CO2+H2O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答案为A例2.下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向大气中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造成的是A.气候变暖(温室效应)B.臭氧层破坏(臭氧空洞)C.酸雨D.赤潮和水华解析:二氧化碳和甲烷会引起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氟利昂引起的,酸雨是SO2和氮氧化物引起的,赤潮和水华主要是含磷物的过度排放引起的。答案为A例3.下列物质中,作为燃料时对空气没有污染的是A.天然气B.氢气C.汽油D.煤解析: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汽油主要成分为烷烃,燃烧时均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煤燃烧时能生成SO2,对空气都有一定程度的污染,而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答案为B例4.Na2SO3可以治理工业SO2尾气污染,这是一种治理SO2尾气污染比较新颖的方法。具体操作是:①将含有SO2气体的工厂尾气通入到Na2SO3溶液中,使其吸收含有尾气中的SO2气体;②将富集有SO2气体的溶液加热,即可使其中的SO2气体逸出,这些SO2气体可以应用于制取H2SO4。该方法中Na2SO3可以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1)写出①、②两步的化学方程式①;②。(2)今有10m3的0.1mol/L的Na2SO3溶液,每次吸收标准状况下的含有SO2气体的尾气89.6m3后,即达到了饱和状态。试求该工厂产生的尾气中SO2气体的体积分数是多少。解析:(1)①Na2SO3+SO2+H2O=2NaHSO3②2NaHSO3Na2SO3+SO2↑+H2O(2)设每次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xNa2SO3+SO2+H2O=2NaHSO3110.1mol/L×10×103Lx所以,x=0.1mol/L×10×103L=1000mol,故该工厂产生的尾气中SO2气体的体积分数是(1000mol×22.4L/mol)/89.6×103L×100%=25%【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近年来城市管理生活垃圾逐步实施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报纸、旧橡胶制品等回收垃圾属于()A.非金属单质B.无机物C.盐类D.有机物2.最易被各种建筑物表面材料(石灰、墙纸等)吸收的污染物是()A.颗粒物B.CO2C.SO2D.CO3.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的是()A.闪电B.光化学烟雾C.酸雨D.臭氧层空洞4.为防止水源污染,最近,政府部门决定对市售洗衣粉的成分加以限制,严禁销售和使用的洗衣粉中主要是因为含有()A.蛋白酶B.碱性物质C.磷的化合物D.香料5.下列关于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B.甲醇超标的酒不能饮用C.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板材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D.臭氧在高空对人类有保护作用6.200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