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通过“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的探究,培养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的能力。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建立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认识模型。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构建“位”“构”“性”关系认识模型,发展对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的认识模型。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形成实验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比较物质性质的思路,提高基于理论进行预测、提出假设的能力和基于实验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间接方法(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说明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一般来说,碱性越强,说明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2.判断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间接方法(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反应越容易进行,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说明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一般来说,酸性越强,说明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判断正误(1)很难失电子的原子一定易得到电子。()(2)酸性:HCl>H3PO4,故得电子能力:Cl>P。()(3)碱性:NaOH>Mg(OH)2,故失电子能力:Na>Mg。()(4)元素原子得电子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多,金属性越强。()(5)热稳定性:NH3<H2O,故非金属性:N<O。()答案:(1)×(2)×(3)√(4)×(5)√2.现有金属元素A、B、C,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则这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A>B>CB.B>A>CC.B>C>AD.C>B>A解析:选B。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元素B的金属性比元素A的强;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则元素A的金属性比元素C的强。3.下列叙述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元素原子强的是()①HCl的溶解度比H2S大②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③HCl的稳定性比H2S强④HCl的还原性比H2S强⑤HClO的酸性比H2SO4强⑥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⑦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⑧在元素周期表中Cl与S同周期且Cl在S的右侧⑨还原性: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