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考作文的“底气”教学目标:1.凝视生活,发现能够入文的乡土素材。2.以介绍“我的名片”为写作载体,生动细致地描写乡土“名片”,使其具有画面感。3.挖掘乡土内涵,明确写作主旨。4.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教学重点:细致、生动地描写乡土“名片”,使其具有画面感。教学难点:挖掘乡土内涵,明确写作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何永康(南师大教授,江苏省高考阅卷组组长)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应该多写自己,多写自己的实际生活。以自己的生活为“底气”,考场写作才能成功。苏童:“我写的所有东西,都是我十八岁以前乡村的记忆。”莫言:“写了一辈子,没写完一个乡村。”刘亮程:“我没有天堂,只有故土。”腾格尔:“草原是我永远写不完永远唱不够的一片干净的土地。”明确:乡土——中考作文的“底气”二.名家作品中的乡土出示所学作品中的相关语段,再认乡土作品中的经典情景,品味经典永流传的魅力。《端午日》沈从文《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社戏》鲁迅《端午日的鸭蛋》汪曾祺三.生于斯,长于斯1.展示学生收集的乡土材料,指出哪些是共识的材料,哪些是独有的材料。明确:见人所见,更要见人所未见。2.归类常见的乡土素材:乡村风貌;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家族家风;古建遗存四.乡土“名片”1.精选“名片”代言乡村的孩子在写作上,有着城市的孩子无法模仿的姿态和生活沉淀。这些“姿态”和“沉淀”往往都凝聚在某个具体的人,事,物,或者细节。精选一张你认为最能代表这方乡土的“名片”,相互交流。2.仿照示例,描写名片。我的名片:年画我把“年画”写给你看:贴年画是全家人都要参与的一项最美丽、最快乐的劳动。我们把炕桌擦得又光又亮,将从城里书店买来的卷在一起的年画在炕上展开,随着一股芳香的油墨味飘扬而出,年画那鲜艳的油彩也就扑入眼帘了,让人仿佛在寒冬里瞬间看见了春天。——迟子建我的名片:小蒜饼我把“小蒜饼”写给你看:小蒜就是这样一位司仪,携着春天的手隆重登场。我喜欢把春天吻在嘴里,新挖的小蒜洗净,切碎,浓郁的香气扑鼻辣眼,和以清香微甜的糯米粉,绿白相间,佐以鸡蛋调制,口感酥松,菜籽油两面煎黄,刚出锅,香飘万里吃不到的闻也闻饱了。吃小蒜饼是一场仪式,迎接春天的仪式。——蔡丽霞我的名片:祭祖我把“祭祖”写给你看:最为庄严的仪式,是迎接列祖列宗回家。父亲把族谱打开,在祭桌前挂起来,然后点着红色蜡烛,按着辈分,由我父亲、叔父先上香磕头跪拜三匝,就轮到我这一辈了。我把三支泛着香味儿的紫香点燃,插进香炉,再跪下去磕头,隐隐已感觉到虔诚和庄严。最后是在大门口放雷子炮或鞭炮,迎接从这个或那个坟墓里归来的先祖的魂灵。——陈忠实描写要求:调动多种感官;巧用修辞手法;妙用动词,形容词;丰富的联想、想象;特写镜头等方法写出细致生动的画面感。3.交流“名片”,相互点评。比较谁的更好,有特色的名片重点推广。明确: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曹文轩四.乡土情怀1.你用手里的这张“名片”寄托怎样的情怀,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里一暖呢?学生自由发言,我的名片是,我想借它表现。2.欣赏乡土情怀,抒写乡土情怀,朗读我的乡土情怀。3.明确乡土情怀:美好童真,温暖情怀,文化传承,淡淡乡愁,诗意生活,生命生机。五.乡土牵手中考出示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找到乡土与中考的接点。盐城《给予》淮安《回味》连云港《凝视生活》泰州《慢下来,会精彩》常州《传递》南京《好久不见》六.乡土是首诗欣赏《经典咏流传》霍尊演唱的王维《山居秋暝》。明确:乡土就像这首山水田园的经典诗歌,值得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