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县口前镇第一小学校六_____年级_____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授课时间授课周次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让学生通过观察、亲自动手做对比实验、分析、验证等活动,初步感知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由来,能理解并加以运用。2、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以及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3、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执教者教学过程(一)创设探究情景,激趣引思1、教师行为:(1)谈话:同学们探究了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想不想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呢?今天我们用准备好的学具试一试!(2)演示实验:先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在空圆柱里装满红颜色的水,然后倒入一只量筒里;在空圆锥里装满红颜色的水,倒入另一只量筒里,像这样倒三次。(3)质疑:通过老师做实验,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2、学生活动:(1)听谈话,明确主题。(2)细致入微地观察演示实验。(3)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并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两只一样的量筒里水面高度一样,用空圆锥倒了三次水,空圆柱倒了一次,它们的底面大小及高度一样,两只量筒里水的体积相等、空圆锥装三次的水与空圆柱装一次的水一样多等)。(4)亲自用教师演示用具验证讨论结果。(二)提出探究假想,实践验证1、教师行为:(!)启迪:老师做的实验对我们今天的探究活动有什么启发?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设想,并给予各组学生必要的指导,进行小组讨论。(2)综述讨论结果,提问:所有圆柱的体积都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都等于圆柱体积的1/3,是否正确,为什么?有什么条件限制?再让学生观察老师用的实验器具思考。(3)促思:同学们设想的条件哪一种正确?大家没有量筒,用你们准备的学具怎样才能验证假设?(4)合作探究:创新验证方案,怎样让它具有可操作性,教师适当点拨。(5)组织学生用确定的方案进行合作探究,实践验证。(6)诱导:修正假设,反思结果,得出结论,层层深入。2、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积极交流,达成共识。(2)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对今天的学习有帮助,假设空圆柱和空圆锥里装水的体积近似等于它们的体积;则老师所用的空圆柱的体积将等于空圆锥体积的3倍,空圆锥的体积就等于空圆柱体积的1/3。(3)根据问题设想条件: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4)交流确定验证方案:分别用三组准备好的空圆锥装满水倒入空圆柱里,看哪一组装3次刚好装满。(5)分组实验。(6)汇报探究情况:等底等高的一组空圆柱和空圆锥才符合原先假设。(7)小结: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永吉县口前镇第一小学校3.即:V柱=1/3V锥=1/3sh=1/3∏r2h(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三)巩固探究成果,深化理解1、教师行为(1)巩固新知:让学生计算课本例1、例2、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2)强调:计算圆锥体积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3)引申练习:一个圆锥形零件,已知下列条件,分别求其体积:①底面半径3厘米,高15厘米;②底面直径5厘米,高10厘米;③底面周长12.56厘米,高10厘米;④底面半径3厘米,比高少70%。2、学生活动(1)自主训练,多思多问。(2)总结:计算时,不能忘记特殊数字“1/3”(3)灵活运用公式,找出自己知识的不足。(设计意图:运用探究成果进行强化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四)拓展探究思维,迈向生活1、教师行为质疑:(1)出示一个不规则滑石块,怎样求其体积?(教师作指导)(2)学校食堂买来一车煤炭,倒堆成圆锥体,量得其底面周长和高分别为12.56米,每立方米煤200元,结果付了1300元,问学校有没有多花钱?2、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引导得出求其体积的方法:把不规则的物体(不吸水)放进盛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也就等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合作探讨明确计算方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