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冰心诗四首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人生哲理;2、通过品析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读出诗味,并做到熟练背诵;3、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摹写类似的小诗,激发读诗、写诗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个别诵读和集体诵读相结合,训练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做到轻、重、快、慢、有的放矢;2、结合生活中的体验,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难点:1、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前准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的大意,力争熟读成诵。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谈谈自己的体会。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四首小诗,藉此来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二)作者简介请生介绍后,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繁星》、《春水》是冰心五四时期的诗歌结集。《繁星》写于1921年,共164首;《春水》写于1922年,共182首。这些小诗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作的影响所作。诗人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刹那的感受,通过对这种感受的抒写,表现蕴涵的情感或某一哲理,她的诗被称为“冰心体”,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们竞相仿效,抒写自己的三言两语的小杂感,以至于形成了新诗史上的‘小诗流行的时代’。总的来说,《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书本中所选的四首诗,前两首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三)学习《母亲》1、读中悟①自由大声读,体会诗歌的情感,思考:全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a.“心中的风雨”是什么?文中出现两次“风雨”,是否相同吗?明确: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是借喻。b.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受)受到打击,总要找母亲倾诉,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c.“只”字可否省略?“只”字表达了对母爱的无比信赖之情,强调了母爱的伟大,是无可比拟的,是唯一的明确:整首诗表达了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一感情,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②带着感悟,请生齐读,读出感情。2、悟中读①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你有过“躲进母亲怀抱中”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宽广、安全等,因此朗读时语调应舒缓,感情应亲切。②请生分小组演读,然后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朗读。看看是否注意节奏和重音,能否做到有感情。③再次齐读收尾。(四)学习《纸船》1、补充写作背景1923年初夏,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独自乘船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2、读出感情①师范读《纸船》,请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叠纸船?“我要它到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明确: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母亲、孤独惆怅的情感。②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明确:朗读语调:深情、低沉、缓慢。试着根据意思,用“/”给全诗划节奏,用“·”表示重读的字词短语。比如:万水/千山这四个读时应语速放慢,声音拖长,读出一种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绵长之感来。3、读出重点①从诗中哪些字句,可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