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课文阅读与欣赏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我””的乐园,文的乐园,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点的?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点的?三个方面:三个方面:1)1)总说是“我”的乐园总说是“我”的乐园(1(1段);段);22)有趣的动植物)有趣的动植物(2(2段段));;33)神奇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神奇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3-63-6段);段);44)雪地捕鸟()雪地捕鸟(7-87-8段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研读第一段重点研读第二段,思考: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们各抓住了静物、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春光滑石井栏高大皂荚树紫红桑椹不必说夏蝉黄蜂叫天子也不必说秋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单是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石井栏皂夹树桑椹覆盆子何首乌木莲藤鸣蝉黄蜂蟋蟀云雀蜈蚣斑蝥课文阅读与欣赏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句式有机地连在一起的?用了两个“不必说”和一个“单是”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先写整体,后写局部(“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中的各种动、植物都描绘下来。“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课文阅读与欣赏两个“不必说”在描写对象两个“不必说”在描写对象和描写顺序上有何特点?和描写顺序上有何特点?第一个第一个““不必说不必说””,写的是,写的是静物静物,,莱畦莱畦————石井栏石井栏————皂荚树皂荚树————桑椹,桑椹,由低到高由低到高。。第二个第二个““不必说不必说””,写的是,写的是动物动物,,鸣蝉鸣蝉————黄蜂黄蜂————叫天子,叫天子,由高由高到低到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整体局部写作顺序静物动物动物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叫天子黄蜂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和木莲覆盆子︷︷低高低高春夏秋拟人比喻明确:形:高大、臃肿、小(球)静物色:碧绿、紫红、菜花景味:(覆盆子)又酸又甜物形:肥胖、轻捷动物声:长吟、低唱、弹琴动:伏、窜抓住了事物哪些方面的特点来写?味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长吟、弹琴……声音又酸又甜味道光滑、高大、肥胖……形状碧绿、紫红颜色比喻、拟人、排比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1、从描写的对象看2、从描写的顺序看3、从描写的情态看4、从描写的词语、句式运用上看5、从描写所调动的感官上看6、从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上看……如果你认为作者描绘的百草园是美的吗?请解说一下作者怎样写出它的美?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的景物?1、从描写的对象看:有植物也有动物。2、从描写的顺序看:先整体后局部3、从感觉的角度看:表现了儿童独特的感受有好看的(视觉)、有好听的(听觉)、有好玩的(触角)、有好吃的(味觉)。4、从描写的词语、句式运用上看:用词十分生动、贴切。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强调园中佳趣比比皆是。6、从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上看:有比喻、有拟人。合作讨论:•如果你认为作者描绘的百草园是美的吗?请你试着来解说一下它美在哪里?第一.美在用恰当的词语、修辞来表达儿童的情感碧绿、长吟、肥胖、低唱等等第二.美在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视觉、听觉、味觉上描绘第三.美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1、两个“不必说”写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2、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3、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