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狗杜克》教学反思及练习题1.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狗杜克》教学反思《小狗杜克》一文通过讲述了小狗杜克奋勇救救出爬到铁路上的小主人尼科,结果自己却被火车轧去了一只爪子的故事,反映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激发起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本篇课文脉络清楚,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文章的六要素入手,在指导学生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过程中,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一、边读边思,加强能力的训练。教学伊始,我即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帮助学生梳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学习通过三要素进行内容概括的方法。同样在学习概括起因、经过、结果时,则通过抓住重点词或短语,进行概括。如:在学习概括起因时,我通过三个问题:玛丽怎么样?尼克怎么样了?火车又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圈出关键短语,由此概括出事情的起因。在概括经过部分时,我则先引导学生圈划出描写小狗杜克救尼科的动作词语:蹿、咬、拖。然后让学生抓住这三个动词说出事情的经过部分。借助这些关键词或短语,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抓关键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部分进行概括,并从中体会到文中小狗杜克的品质。同时培育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二、想象说话,引导学生解决疑问。课文是要让学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落实到语言文字便是课文的第1、4小节。学生从“闪、蹿、咬、拖”“风驰电掣、怎么也停不下来”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险,及小狗杜克奋不顾身救尼科的场景,那小狗杜克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课文描写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狗,它并不像写人文章那样,在人物的行为之前会有许多的想法,以此帮助读者体会行为产生的原因。“那小狗杜克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这是学生学习容易忽视点,但却是达到情意目标的关键点,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小狗杜克的英勇让尼科脱离了险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看到这样的场面,你会对小狗说什么?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联系有关语句“小狗杜克跑前跑后,玛丽不时丢一片香肠给它,惹得它一个劲撒欢。”体会出玛丽与小狗的亲热相处,小狗俨然成为了玛丽家的一个成员,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也就是小狗救尼科的原因,也是人与动物间的真挚情感。三、词语比较,体会作者的用词精准。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对“蹿——窜”,“拖——拉”的比较,引导学生在理解词义上的区别,通过做动作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在用词上的精准从中学习在不同语境运用不同的词语。2.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狗杜克》教学反思(一)能力的训练,重在尝试与指导。本课文,我尝试对学生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指导与训练。具体操作:“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此问题先作为预习要求提出,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为课堂学习作一铺垫。在课堂教学朗读反馈之后,就此问题进行沟通,由于课文的板块清楚,学生的回答基本说清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就总体而言此问题涉及整篇课文,对三上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举手回答人数少,参加面狭窄。接着,老师就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一条线索,即与故事相关的主要人物——小狗杜克和尼科;依据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整理出关键的动词“救、轧断”,让学生借助这些动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有了文字和图表的暗示,学生有了回答的信心,同意尝试者也增加了。最后,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找到课文的主要人物,再运用一些关键的动词,就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此教学环节,不足之处:在课文教学之初,在没有任何方法指导的前提下,请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此问题可以作为边读边思的内容,可是让学生说,显然超出它们现阶段的能力。进入了三年级,我想教学除了关键字词教学、学习习惯的培育以外,更应重视语文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育,以及语文知识的渗透,以期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能力的培育应是循序渐进,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特点,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因此,此教学应调整为读完课文,就先引导学生整理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及它们之间的关键动词,而后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