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程目标了解蒙古的兴起及元朝的建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难点:行省制度1、预习课本66页“一代天骄统一蒙古”:“一代天骄”统一蒙古2、预习课本67页“忽必烈建立元朝”3、预习课本69页“民族融合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发展五、巩固练习1、毛泽东在《沁园春·春》一词中所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属于A.契丹族B.蒙古族C.女真族D.党项族()2、下列政权中,被蒙古和元朝灭亡的()①辽②西夏③金④南宋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3、现在我国实行省、市、县、镇四级行政区划设置,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始于A.秦B.隋C.唐D.元()4、假如你生活在元朝时期,生活在今天的山东地区,那么管辖你的是()A.中书省B.行中书省C.辽阳行省D.河南江北行省5、元朝时,加强对琉球的管理。琉球就是今天的()A.新疆B.香港C.台湾D.上海6、元世祖开凿两段新运河的直接目的()A.加强政治统治B.灌溉大片良田C.疏通水道以防洪灌溉D.便利南粮北运7、元朝时期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A.行中书省B.六部C.中书省D.尚书省8、下列哪个新中国的省份名称,在元朝疆域图中不曾出现()A.甘肃B.福建C.云南D.江西9、以下关于回族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组成部分包括在中国定居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B.是民族融合的产物C.是在元朝时最终形成的少数民族D.是蒙古族与畏兀儿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融合而形成的民族10、元朝时,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的主要原因是()A.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B.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C.商业繁荣D.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11、一位生活在元大都的商人不可能经历的是()A.从江南贩运棉布B.经运河到杭州浏览C.受到锦衣卫盘查审讯D.与回族人共进午餐12、阅读以下材料: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请回答:⑴材料中“元”建立于何时?⑵从材料中可看出,元朝为对辽阔的疆域进行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中“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各是什么机构?六、中考链接1、(2008年·青海省)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2、(2008年·岳阳市)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A.建立蒙古政权B.建立南宋政权C.建立西夏D.建立元朝政权3、(2008·浙江省台州市)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08·盐城市)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隋朝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5、(2008·黄石市)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A.唐代B.元朝C.清朝D.新中国成立后6、(2008年·福建省三明市)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7、(2008·盐城市)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A.隋--西晋--秦--元B.西晋--隋--元--秦C.秦--隋--西晋--元D.秦--西晋--隋--元8、(2008·山东省临沂)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9、(2008·四川省内江市)“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A.维吾尔族B.回族C.苗族D.白族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