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印度》(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第二人口大国;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三)教材的处理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有条理,对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把糅合在人口中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单独列为一个知识点先讲,之后顺着学生的思路完成“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相关教学。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学法和教法分析1.学法:收集资料法(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报刊、杂志、因特网等搜集有关印度的风土人情、人口问题等材料)、讨论探究法(全班学生分成6组,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共同成长的目的)。2.教法:课件辅助教学法(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收集到的材料,制作课件)、引导启发教学法(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四、教与学过程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白龙马》学生欣赏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印度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信息交流1.请各小组汇报所搜集到的印度的相关材料2.课件播放印度的风情图片并稍作介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共同整理好搜集到的资料,派代表在班级做汇报新课教学印度的地理位置1.课件展示:(1)印度地形图(2)喜马拉雅山风光图片(3)恒河风光图片2.在学生讲完后做相应的归纳1.结合地图册讨论以下三方面内容:(1)周边的国家及其方位(2)海陆位置(3)三个主要地形单元2.学生轮流上台边指图边说明以上内容学生在进一步巩固认识一个国家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印度的位置和地形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课件展示:(1)印度1951年~2000年的人口统计图表(2)世界、中国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若干相关图片1.学生回答课文P35~36“活动”第一题2.结合P36材料和人口统计图表,讨论预测印度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3.结合自己对中国人口情况的了解,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通过比较,进行人口国情教育课堂小结1.教师画一幅印度空白轮廓图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板书,形成重点鲜明的提纲1.学生1分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2.请几个同学说出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并请1个~2个同学到黑板上填写周围的海、洋、地形单元锻炼学生对问题重点、非重点的处理能力,学生自主处理整堂课的知识,效果更好教学反思:本节从阅读材料、图表分析、小组活动等方面为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手,积极接受和处理信息,发现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强化学习过程中亲生体验的重要性,弱化机械性的记忆,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不足之处:学生课堂评价少,,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课堂评价,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缺少学生的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语言的组织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板书内容不规范,本节课的板书我主要以标题加板图,文字部分较少,是以学生填图为主,使之板书看上去不规范,不优美,以后尽量改进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