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摘要。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占有量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而不断加大,与之相应的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却存在不足,为了保障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需要运用会计的工具、方法,从实务角度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关键词:高等学校;国有资产;资产管理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国家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长,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占有量也不断加大,这就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也成为高校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财政部不久前组织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国有资产全面清查工作,以真实反映高等学校的资产及财务状况,并保障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于现阶段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如何充分运用会计的工具、方法来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包括了实际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还涵盖了货币资金、存货、往来账款、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等资产范围。对于货币类资产的管理职能基本集中于高等学校的财务部门,而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则往往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并且由高等学校的各级部门占有使用。具体来说,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分主要由资产管理部门作为统一的归口部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的资产登记管理,再由各级使用部门下设的兼职资产管理员对各部门实际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包干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对资产的购置、报废、报损、捐赠、调拨等进行账务处理。定期进行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分类管理明细账与财务部门账表之间的对账,以及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实际使用部门之间的资产实物盘点对账,以达到价值账与实物账相符、实物账与资产实物相符的管理效果。另外,对于高等学校普遍涉第1页共5页及的尚处于建设期的资产管理工作,则又要涉及到高等学校的基建管理部门。简而言之,高等学校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涉及的部门多、人员繁杂、管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高等学校在管理理念上往往更关注对于资金的管理,注重会计核算的管理,而相对忽视资产管理其他环节的问题,存在重价值账而轻实物账的情况。[1]二、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体现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兼职资产管理员实际工作中存在脱节,资产的实际管理无法真正落实到人等方面。由于资产管理系统构建的不完善而存在技术性问题,造成了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资产管理部门所采用的《XX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部门现行的财务系统无法直接对接,且两套系统中资产的设置类别并不一一对应,存在资产分类口径大小的差别,增加了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对账工作繁琐,并且因为资产分类存在的差异,以及调账沟通不及时形成的时间差,从而出现国有资产的核算差异,使得国有资产的信息报告失真。(二)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不当行为1.国有资产使用与处置环节的随意性高等学校频繁的部门调整及人员流动,致使国有资产的归口管理难度陡增,兼职资产管理人员缺少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导致对资产的使用状态、归属情况等不能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变更,以至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无法灵活配置存量资产,随之而来的是资产的重复购置,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严重。而对于金额不小的待报废资产,虽然报废时间较早,但因为实际管理中存在报废销账意识淡薄的情况,而未及时办理相应的国有资产报废手续,以致出现废旧资产长期挂账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数据的真实性。[2]2.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疏于管理对外投资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但是高第2页共5页等学校“对外长期投资”账面反映的金额往往与被投资单位的“实收资本”账面金额不符,在会计核算上不及时反映投资收益,对投资损失也没有足够的关注,以“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