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记承天寺夜游3VIP免费

记承天寺夜游3_第1页
1/2
记承天寺夜游3_第2页
2/2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3.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仍能保持的豁达的心态。教学重点:简洁朴素的语言中深蕴的意味。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生平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是我们非常熟悉宋代的文学家。二.走近苏轼:介绍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才华横溢的苏轼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对这篇文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不过,对于这个评价我们不少同学在初读课文时是持有疑义的,甚至有同学说是因为这文章是苏轼写的,有名人效应了才被评为“精品”的。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精读这篇文章,看看它是否当得起“精品”二字吧!三、一读课文,知内容: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注意正音及停顿。2、学生齐读,要求字正腔圆地读。3、谈所得:(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2)借助文下注释,串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4.小结:通过初读,我们发现这篇短文字约意丰,记游所必须交代的人、事,仅用最简略、经济的语言加以表述,其余的却不再添枝加叶。看来确实当得起“精品”二字。四、二读课文,析妙句:1、男生读课文,要求节奏分明地读。2、析妙句:(1)既为赏月,作者如何写月色?女生齐读文章描写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借助文下注解释句。4、谈所得:这个写景的句子妙在何处?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突显月色的清明。5、小结:“月色如水”这比喻并非自苏轼开始,但是苏轼化明写为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难怪被称为“精品”了。五、三读课文,品感情:1、齐读课文,要求带点感情地读。2、设问:(1)经过前两次分析,我们发现这篇短文确实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这篇短文所蕴含的情感意味了吗?作者在这篇短文中流露出什么情感呢?(2)借助文下注解释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小结:罹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本是抑郁,但是作者在抑郁之中却能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张怀民一起有赏月的欣喜,又表现了作者一向旷达的胸襟。末尾处有两个反问,一句含蓄的议论却是意味深长。我们至此不得不服,为什么这短短的八十几个字的文章会被称为“精品”了!六、四读课文,知作者: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身临其境地读。2、拓展延伸: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其实始终都是在写人,从文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阅读以下诗句,让我们更加理解苏轼吧!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比好湖山。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小结:逆境中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豪放乐观!3、评价:在为人上,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他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他即使身处绝境,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七、作业:1、背诵默写这篇短文,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作业。2、推荐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