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一、教学目标: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2、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文中“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氏、兽”等七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2、太阳的特点、作用,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2、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请看这边的图画。你们认识它吗?···对,就是太阳公公,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2、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但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去自己去探索。3、那么带着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寻找答案。板书:太阳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蒸”、“蔬”、“繁殖”在田字格中的书写。3、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二、品读体验。(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指名读第1自然段。1.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2.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看看不用它做开头,一上来就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可以不可以?(可以)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3.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传说和“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之间用“其实”过渡,“其实”是什么意思?不用这个词可以吗?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还有这个词或类似的词语。其实,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起转折作用。4.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或“特别特别远”,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肯定: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太阳的特点:远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热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5、第2、3自然段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大、很热的?写太阳很大时,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写太阳很远时,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列数字、打比方和作比较)6、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7、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二)学习课文4----8段,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1.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2.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这两句话在说法上相同不相同?(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第二句虽不是事实,可是当作事实说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如果„„就„„)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4.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