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一)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一套,教学录像带或VCD光盘。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师可以搜集或制作颐和园的导游示意图。(〖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1、读生字并组词:殿、廊、漆、栏、昆、爽、阁、辉、煌、葱、朱、痕、堤。(颐舫)2、注意部首:殿、爽、朱3、注意字形:殿、廊、漆、葱、痕4、读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5、组词:郎()堤()栏()昆()廊()提()烂()困()二、初读课文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三、作业1、写生字词。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1、指名读课文,填空:颐和园是一个()的古代皇家园林。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二、分析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⑴默读课文,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⑵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⑶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长廊: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⑵“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⑶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⑷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万寿山:⑴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B、记住好词: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B、有感情读一读。⑵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A、读后有什么感受?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C、再读一读。⑶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昆明湖:⑴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⑵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⑶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三、小结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自豪,高兴,陶醉,喜悦……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四、作业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2、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