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1今日早上8:20,河南法制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们学校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张节目预知单,并发了短信告知。于是,爸爸和我准时坐在电视前进行收看。于丹老师认为,“中小学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欢乐和尊严。于丹老师的讲述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通过收看这栏节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很多欢乐,比他掌握很多知识更重要。”;知道了“一个小孩子,假如能用他的行动让别人感到幸福的时候,那么,他的收获远比他的付出多。”……由此,我更知道了老师和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于丹老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从中小学过来的与大学相比,中小学教育更重要。“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知识确定很专业,但他们人格的缺陷,却是在大学里无法弥补的。孔子说:一个人‘十五至于学,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现在的孩子,四五岁就开始了学习,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教会他们承受应试的压力今日该教孩子学什么?不是知识,不是技巧,而是朴素的人格和内心道德力量,这些胜过知识和技巧。”节目结束了,留给我的却是思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觉得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教育机构更是责任重大,如何通过家长学校、教育博客、学校网站等途径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到此,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博文,那是从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一点体会和呼吁。《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2周六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一、于丹主张教育的根本是欢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结果绝大部分的孩子从小都不会做家务,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我想通过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脱节的学习,是不会欢乐的,同时自我潜力的开发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和进展。二、于丹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中国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溺爱子女,对子女的呵护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子女会认为给予是本份,不给是亏欠。一切都是应得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某个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就会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还有的子女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而和父母断绝往来。用古代传统的孝顺理念去教育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比全天还难。简单的一个道理:子女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分享。三、于丹老师的观点还有挫折教育,为人处事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融合能力。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会前所必备的素养。但是,我们周围的孩子却令人遗憾的发现,他们独自思考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在有限。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舞,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让孩子在人群中去学会爱,在山水中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3今日星期六我和爸爸在山东电视台影视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