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着原作的欲望。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明清时期文学和艺术的突出成就。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的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通过塑造的一百零八将形象,对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和梁山英雄的抗暴除恶,作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颂扬。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吴承恩以虚幻的神话故事形式,寄寓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着意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无所畏惧的叛逆形象孙悟空,并赋予他巨大的神威。《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红楼梦》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叛逆形象。他们对功名利禄、封建礼教的轻蔑、讽刺和猛烈抨击,以及对个性解放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糜烂、腐朽生活的无情揭露,全面展示了封建社会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没落的历史趋势。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上述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主题思想和各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以及典型人物形象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对四大文学名着的初步了解。本课的难点有二:其一,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读过四大文学名着,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切忌搞成单纯的故事会)。其二,使学生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如本课标题所示),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鉴于初一学生学力尚浅,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文化的发展、民主思想的萌发等问题,不宜作理论上的过深分析,教师在不拔高前面相关课要求的前提下,联系已学知识,点到即可。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先让学生浏览本课课文,尝试归纳出本课主题——明清时期的文学和艺术,然后指出,我国的艺术在氏族公社时期便显示出魅人的光彩(如绘画、雕塑、舞蹈),至于文学,则发端于神话传说,然后和学生一起复习概括已经学习过的不同时期突出的文学成就,如:战国时期的楚辞,后来的唐诗、宋词,以此导入本课。2.教师在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超过以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在此基础上,唐宋时期出现的市民文化也日趋成熟和繁荣。这种成熟和繁荣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就是长篇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随后提问:“有谁能说出至今仍畅行文坛的明清时期四大文学名着?”“这四部小说为什么被誉为文学名着?”以此导入第一目。3.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四大名着的文学形式。4.教师在组织有关《三国演义》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对曹操、刘备、诸葛亮(尤其是曹操)等文学形象发表看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用意。随后提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在学生发表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应使学生理解,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