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分解与合成课题§2-2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课时)内容标准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与方法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课前准备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板书设计1水的分解2水分解的微观解释正极负极体积比气体性质文字表达式3分解反应定义:形式:4原子(1)原子的性质(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3)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课后反思利用图示可较清楚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看图说话”方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多)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注意:氢气点燃前要验纯简单介绍氢气验纯的方法。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解释:讲解:由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分解反应如: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形式:AB+C+D+……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化学——变化。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氢气——和——氧气——,二者的体积比为——2:1——。3、由此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1)原子的性质原子很小,不断的运动原子之间存在间隔(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除碘以外)(3)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练习作业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由氢气和氧元素组成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D由氢元素和氧气组成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没有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则不是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则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3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1)电源的A为极,B为极。(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可以用检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可以用检验;C、D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组成的。4图中黑球和白球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