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赤道和两极,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了解经线的特点,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20°W经线和160°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重难点】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划分。【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精讲。【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示标教师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高地厚”。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在生活中,要经常对地球进行研究,比如:它表面分布哪些地理事物,这些事物又有怎样不同的特征,地球的大小和运动。但是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体积又非常庞大,我们不可能整天在太空中飘着观看地球,怎么办呢?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工具呢?目标呈现:出示学习目标学生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地球仪。同时让学生理解地球仪是研究需要的重要工具。熟悉【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理解学习以及研究中需要地球仪。观察与思考(衔接)同学们知道了本节课学习目标,围绕着它我们先完成第一部分内容。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师在讲台上展示地球仪。老师所展示的地球仪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很多种地球仪,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不同种类的地球仪(展示不同种类的地球仪)。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同种类的地观察地球仪。欣赏不同种类的地球仪,了解其不同的用途。1.观看多媒体了解地球仪的构成,理解地球仪中地轴、赤道、北极、南极和赤道的确定。2.利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旋转、查找地球仪中地轴、赤道、北极、南极和赤道。学生自己观察,明确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习惯,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感难点突破球仪那么地球仪有几部分构成和它又有哪些作用呢?教师手持地球仪,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要求(教材P7活动):(1)找出地轴、南极、北极和赤道。(2)拨动地球仪,说说地轴和两极是怎样确定的。教师要补充: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方,如果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其前后左右都是南方;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方,如果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其前后左右都是北方。(3)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处。此题学生目前回答有些困难,只需要说明这些纵横交织的线是经纬线即可。(4)学生抬头观察地球仪思考:如果让你把地球仪切割成相等的两半,你会沿着哪切?3.利用讲台上的大地球仪、多媒体鼓励学生上讲台指出地球仪中的地轴、赤道、北极、南极和赤道。4.利用地球仪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在脑海中体会:北极点上,其前后左右都是南方。南极点上,其前后左右都是北方。5.学情预测:大部分学生能想到沿赤道分割,能把地球仪切割成相等的两半。性认识和空间立体概念。过渡语通过了解地球仪的构成和作用我们知道地球仪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纵横交织的网格线,有连结南北两极的弧线,有与赤道平行的圆,这些纵横交织的网格线称为经线和纬线。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认识经线和纬线,了解它们的用途。我们先完成第二部分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展示二、经线和经度经线1.多媒体展示经线的划分。结合地球仪思考完成表格:经线定义圆弧状况长度指示方向数量观看经线的划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的半圆形的弧线,又称子午线。圆弧状况半圆形长度长度相等指示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数量无数条观察地球仪,理解经线的意义及特点。变换角度观察经线,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两图中任意标出几个点,并标出箭头,找学生说出箭头指示的方向。提示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回答时所有同学抬头观察)4.想一想:假如你站在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教师转动地球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