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3.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1沪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3.知道原子、分子的基本性质,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法指导]1、阅读思考。2、讨论交流。3、图表概括法。学习过程预习导学:阅读课本63-68页内容。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是保持物质最小微粒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吗?为什么?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是否改变?3.分子的性质有哪些?,,4.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和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也是,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是什么?5.请你总结原子的构成:6.原子有哪些性质?,----------------------在原子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和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和____的和.7.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无.8.原子的种类是由(即)决定的.研讨·探究·释疑:一、导入新课二、检查、交流课前自学情况三、质疑、解答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四、延伸·拓展1、比较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原子微观离子的共性本质区别联系2、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为什么原子不带电荷?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4、对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与电解水这两个变化,请从宏观和微观(分子和原子的观点)两个角度描述它们的变化过程。课堂检测:[基础巩固]一、配伍题1.将下列A组所叙述的现象和B组的解释要点用短线连结起来A组B组(1)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a.分子很小(2)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b.分子之间有空隙(3)液氢和氢气都能燃烧c.分子发生了变化(4)一滴水里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二、选择题2.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纯净物B.混合物C.蒸馏水D.汞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A.物质的种类B.物质的性质C.分子的种类D.原子的种类4.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5.在同一原子中一定相同的是()A.中子数和电子数B.中子数和质子数C.质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中子数6.下列微粒中带电的是()A.原子B.分子C.质子D.中子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了C.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D.分子间隔变小8.下列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的是()A.糖水B.食盐水(氯化钠溶液)C.海水D.蒸馏水9.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二氧化碳分子B.碳原子C.氧原子D.氧分子10.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D.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11.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12.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上述过程是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这两个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小的汉字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五、小结1、分子、原子定义、性质,联系与区别。2、原子的构成。3、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相关的现象。[自习作业][能力提高]一、填空题1.分子总是在不断,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分子间有空隙,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的空隙,随着压强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2.一个密闭的透明容器的一端有一个活塞,容器里盛有一定量的黄绿色气体氯气。将活塞往里推,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活塞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往里推一段距离说明了氯气分子间。[中考链接]四、简答题3、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