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时1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难点:“行省制度”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学习方法1.本课在全册教科书中属于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则侧重于讲民族关系的发展。除文化外,元朝部分只占一课书,所以内容繁多,从蒙古兴起一直讲到元朝的政治、经济及民族融合的发展情况。全课只设两大子目,一是“一代天骄”统一蒙古,二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学习时可把重点放在第二子目。2.理清基本线索,弄清各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帮助我们认识元朝的整体面貌。板书设计三个年代:1206年1271年1276年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教学反思学习时注意提取知识点,本课涉及三个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三件大事。1)三个年代:1206年;1271年;1276年2)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3)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草原风情》,提问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什么?(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1、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2、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的重农措施及新开运河、中外交往,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的基本史实。(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1、12世纪时,蒙古族受到的奴役控制。蒙古族杰出的首领,经过多年征战统一了蒙古。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标志着蒙古国的建立。2、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和,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3、继承汗位后,于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4、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皇帝投降,南宋灭亡;元军进攻南宋时,大臣积极抵抗,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其名言:5、元世祖时,意大利旅行家来到中国,他写的,描绘了元大都的繁华。6、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时在中央设,在地方设,简称“行省”。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还加强了对(今台湾)的管辖。7、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五)探究新课:1、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教师投影图片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教师巡视检查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引导学生探索、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各抒己见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组长组织学生汇报,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3、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