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情感目标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难点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四、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五、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自制CAI光合作用课件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课件。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课使用。(2)另准备一套和实验一装置完全相同的材料用具,便于上课演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准备:复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并预习本节内容。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来?二氧化碳到哪儿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讲授新课]㈠、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学生:看到漏斗中的金鱼藻中有一个一个的小气泡产生。教师: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成分呢?下边大家接着看演示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教师将罩在金鱼藻上的集有大约1/2以上气体的试管取出来,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教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并预测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放出什么气体?学生: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立刻猛烈的燃烧起来。所以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教师:很好。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㈡、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教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及氧气,而这有机物和氧气是由什么转化来的呢?下边请大家看大屏幕。教师展示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课件:单击出现画面1: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逐渐熄灭。单击出现问题1: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学生:因为密闭的玻璃罩内缺氧。单击出现画面2: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个小白鼠,小白鼠渐渐死去。单击出现问题2: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学生:缺氧。单击出现画面3: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不熄灭,植物也能长时间活着。单击出现问题3: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学生: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蜡烛燃烧时要产生二氧化碳,可能为植物所利用。单击出现画面4: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小白鼠不死亡,植物也生长良好。单击出现问题4: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放出的氧可满足小白鼠呼吸作用所需要,而小白鼠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也满足了绿色植物的需要。教师:很好,那么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在普利斯特利之后,也有一些科学家重复了他的实验,但有的并未成功,请你帮他们找找失败的原因。学生:因为绿色植物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必须有光。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所以每一位科学家做每一项实验都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下边我们来总结一下,普利斯特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