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VIP免费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_第1页
1/8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_第2页
2/8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_第3页
3/8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兼论《周易》成书年代及作者叶福翔提要:本文以思想分析为主要方法,结合史料考证,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周易》思想、作者及成书年代作了综合考察,提出《易经》是西周卜筮官员们汇集的卜筮记录,经殷商草创、西周渐成、孔子编定;《易传》是对《易经》的义理发挥:《象》是纯粹儒家之作,《彖》是儒道融合奠基作,《系辞》和《说卦》是儒、道和阴阳思想综合作。《易传》各篇作者为:曾子作《大象》,子思作《小象》,子弘作《彖》,田何作《系辞》,丁宽作《说卦》,杨何作《文言》,田王孙作《序卦》和《杂卦》。《周易》思想的性质判定问题,是易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在60年代初的易学讨论中,冯友兰先生的“《易传》的哲学思想”①和“《易经》的哲学思想”②两文对该问题作过总体探讨,80年代初张岱年先生“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③和余敦康先生“从《易经》到《易传》”④等文又作了总体研究,在朱谦之、金景芳、张立文、朱伯昆等的易学专著中也可看到对该问题的独到见解。同时,《周易》成书年代及相应作者问题,也是易学史上争辩已久但仍无公认定论的重大问题,相传“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传”,而后衍成“易林三千”,但自宋代欧阳修《易童子问》揭证“系辞”、“文言”诸篇非孔子所作以来,历代考证不断,近现代康有为、梁启超、顾颉刚、余永梁、郭沫若、闻一多、李镜池、高亨等从史料、训诂等角度深刻研究过该问题,70年代香港蒙传铭的“周易成书年代考”⑤和80年代台湾王开府的“周易经传著作问题初探”⑥等也颇有创见。显然:任何思想必定与特定的作者相联系,特定作者又必然与一定的时代相对应,因此,《周易》思想,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同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以思想分析为基本方法,结合史料考证,即通过将《周易》思想与诸经、诸子思想相比较,兼取《尚书》,《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中的史料和考古发现为证,在前人时贤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周易》思想及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再作一次综合论证。一.《易经》思想及其作者1.《易经》非周公所作、也非出自孔子通观《易经》(卦象及卦爻辞),不能否认其为卜筮之象和占断之辞,其占断的范围涉及当时社会生活各个侧面,表现出一些朴素的思想,包括何种情形为“吉”,何种为“凶”,何时“有利”,何时“不利”,等等,其中贯串全经有一种对“君子”、“大人”和“小人”无向性的总体思想值得注意,如:“利见大人。”(《乾》等)“君子吉,小人否。”(《遁》)“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大壮》)“小人无咎,君子吝。”“君子无咎。”(《观》)“小人吉,大人否亨。”(《否》)“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师》)<这决不是站在帝王立场能说出的话,象周公站在君主立场强调“重小民”、“敬德保民”的思想就与此不同,试看《尚书》中记载的周公思想:“呜呼!小子封,恫乃身,敬哉!天畏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民。”(《尚书·康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徽柔懿恭,怀保万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则皇自敬德⋯⋯”(《尚书·无逸》)显然与《易经》总体思想有异,综合《尚书》中记载的周公言行和周公本人从未提过《易》且继承了殷人龟卜传统“乃卜三龟,一习吉。”(《尚书·金滕》)可以认定周公本人未作《易经》。同样,《易经》中“开国承家”类思想也不会出自底层平民。这样,《易经》就只能是既非君主、又非平民的中层人士所作,孔子和后来通称的士阶层就是这类中层人士的代表。但《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思想却有抬举君子、贬抑小人的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子曰:“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这些思想及其语言风格也都不同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