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泸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1/9川省泸州泸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答案】B【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故A不合题意。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C不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故D不合题意。【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根据中和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进行分析;根据碳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因它们碳原子排列不同而性质不同分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燃烧均能看到火焰B.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C.原子失去电子后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阳离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变成原子D.任何可燃气体跟空气充分混合后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氢气、天然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答案】D【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燃烧均能看到火焰颜色。故A错误。B.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有能量释放的变化不都是化学反应。故B错误。C.原子失去电子后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但阳离子得到电子后不一定变成原子。故C错误。D.任何可燃气体跟空气充分混合后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氢气、天然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失得电子又可以变成原子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四川省泸州泸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2/9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过量B.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C.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答案】D【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的PH>7,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后,溶液的PH<7,符合题意;B、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就有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C、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盐酸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质量的盐酸生成等质量的氯化镁;相等质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碳酸镁生成的氯化镁质量少,不符合题意;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还能溶解硝酸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饱和后,不能再溶解硝酸钠,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