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高中2021届第三学期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设备购自美国2家公司。斯大林承认,苏联约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严重依赖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B.实行全面的经济对外开放政策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2.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A=EB.B=HC.B=GD.D=H3.某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搜集到如下的四幅图片与他研究的主题很契合。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C.美苏冷战中的对峙D.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4.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A.多极化趋势正在增强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D.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5.孔子崇拜周公政治,希望“法先王”,恢复西周礼制;孟子虽主张“法先王”,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恢复“周礼”,而是装进了新内容。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传统儒学注重对法家的吸收B.“周礼”是儒家政治变革基石C.儒学思想随时代变化而发展D.孟子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6.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文天祥抗元被俘,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他们的气节反映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汉新儒学C.程朱理学D.佛道之学7.理学又称道学。元代修《宋史》时特编《道学传》四卷,卷首列与道学关系密切的文王、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谱系,并将周、程、张、邵等人列入道学。这表明A.史书编修以宋明理学为核心B.理学思想根植于久远文化传统C.理学抛弃董仲舒的正统儒学D.宋明理学主要吸收了道家思想8.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思想家们奉《周易》、《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之为“三玄”。同时期的范缜在《神灭论》中说:“浮图(佛教)害政,桑门(僧侣)蠹俗。⋯⋯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以此来斥佛。这些现象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A.老庄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C.思想领域的冲突与融合D.排斥外来文化现象突出9.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思想家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工商皆本”顾炎武(1613~168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主张,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1619~169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据表分析和,他们都A.主张“君臣平等”B.批判封建君主制C.践行“工商皆本”D.主张应限制君权10.早在春秋时,就能用土圭测正午日影长短而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后以中原地区的气候、物候为参照逐渐建立并流传下来的预报天气变化、指导农事的历法即二十四节气;哈雷彗星从春秋到清末共被记录了31次,但古人始终没有发现其出现的平均周期为76年,最后还是被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这一规律。这些事例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科技A.科技重实用轻理论抽象B.天文研究得到普遍重视C.科技重经验综合轻实践D.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世界11.唐太宗认为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