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通关试卷(答案与解释)(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匿.名(nì)芦荟.(huì)不逊.(xùn)难以下咽.(yàn)B.解剖.(pāo)教诲.(huì)诘.责(jié)毫不介.意(jiè)C.畸.形(jī)发髻.(jì)瞥.见(piĕ)拍掌欢呼.(hū)D.凄.然(qī)扒.手(pá)细菌.(jùn)深恶.痛疾(wù)【答案】A【解析】考查字音字形。B.解剖.(pāo)——pōu;C.瞥.见(piĕ)——piē;D.细菌.(jùn)——jūn;故选A。2.(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些不起眼的小街小巷往往藏污纳垢....,各类闲散人员流窜其间,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正襟危坐....。C.我省的高考课程改革的成果入木三分....,其他省市的同行纷纷前来观摩学习。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非常受欢迎的学生。【答案】C【解析】A.“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正确;B.“正襟危坐”指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正确;C.“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不能用来形容某项活动的成果,用错对象;D.“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正确;故选C。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B.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C.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会上,对保护长江生态作出专题部署。D.伴随着全球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使世界面貌日新月异。【答案】B2【解析】考查病句辨析。A.两面对一面,删去“有没有”;C.缺少主语,删去“在”与“上”;D.缺少主语,删去“伴随着”或“使”;故选B。4.(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B.《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他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C.《列夫·托尔斯泰》是英国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的“肖像画”。D.《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答案】C【解析】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故选C。5.(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福”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传至今的过春节贴对联、倒贴福字等纳福习俗都充分表现出“福”文化在传统节日中的突出地位。①福报思想里的“善恶终有报”是传统儒释道和平民百姓的普遍共识。①“塞翁失马”的故事、“吃亏是福”的祸福辩证思维,不仅延伸了“福”的内涵,也警醒人们应控制欲望,注重修身养性。①老百姓因对其向往而心生敬畏,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日常的行为。①此外,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根脉,民间在追求“福”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不少祈福文化。①传统“福”文化主张以德求福、祸福相依的基本思想,强调知福、享福、惜福。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答案】C【解析】考查句子排序。①句中的“日常的行为”紧承前句“生活的方方面”,为首句。①句中的“福报思想”指的是①句中的“以德求福、祸福相依的基本思想”,①句列举实例加以证明。①句中的“祈福文化”引出空白处后句的“过春节贴对联、倒贴福字等纳福习俗”。故后几句为①①①①。故选C。6.(10分)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3(1)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两句你搜集到的名言。(2分)(2)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宣传海报,请简要介绍海报的内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