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诗以歌传承经典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研读文本,学习用多种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法,提高联想与想象的能力。2.对比白居易与歌女的相似之处,理解白居易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学习目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找出正文中和序呼应的地方,梳理行文脉络,尝试用七言诗概括出每段内容。那年那曲似流年音乐能沟通心灵,文中把两位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到一起的也正是那一抹动人的旋律。找出相关语句,小组合作,分析作者是如何写三次音乐的?这样写有何好处?那年那曲似流年“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那年那曲似流年第二次:比喻特征变化如急雨--------粗重急骤如私语--------轻微委婉急促--愉悦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鸟语花底-------宛转流畅泉流冰下-------阻塞压抑轻快--停顿冰泉冷涩-------清冷凝滞银瓶乍破-------激越奔涌爆发--高昂铁骑突出-------高亢雄壮如裂帛--------短促急迫戛然而止那年那曲似流年比喻的特点: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飞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善用比喻,能使我们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那年那曲似流年那年那人那些事一首琵琶曲,两个相似人。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原因是什么?请联系课文三、四段内容以及白居易生平经历,概括出他们的相似之处。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贬江州司马以前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俱为官。他被贬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秦中吟》白居易生平与诗作那年那人那些事琵琶女诗人京城女-------身份-------京城官色艺双全-------昔日-------才权并重独守空船-------今日-------谪居卧病受侮辱的艺人形像受排挤的知识分子形象因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白居易才从琵琶曲中听出了琵琶女的哀怨,不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限感慨,还要为她“歌”以赠之。三闻琵琶知人重闻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那年那曲似流年“泪”的含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白居易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你能明白诗人“泪”的多种含义吗?谈谈你的想法。(1)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2)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3)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小结伤人,伤己,伤离别,多重感伤交融一体,诗人怎不泪洒青衫。同时从两人的身份差距来看,这泪中不仅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也有对她的尊重,更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1.研读文本,学习用多种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法,提高联想与想象的能力。2.对比白居易与歌女的相似之处,理解白居易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回扣学习目标